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绝了!桂林这些地方惊艳朋友圈

桂林晚报3506
  桂林山水甲天下

  到处都是一道风景线

  醉美桂林总能让人魂牵梦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桂林的美充满故事

  大家都知道遇龙河,作为是阳朔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临桂县古里河,流经阳朔三乡镇三十余个村庄,沿桂(林)阳(朔)公路(国道321线)走向缓缓南流。(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090乡道遇龙河景区)

  这条河流上各种美景尽收眼底

  河上的这些桥

  也是盛名在外

  「富里桥」

  富里桥处于遇龙河上游500米,桥长30米,宽5米,高10米,为料石结构单拱桥,桥面、栏杆、台阶均为方石构成,筑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约600年历史,系阳朔县著名古桥,也是遇龙河漂游的必经之地。

  立桥头可观田野,四周青山环抱,绿水绕庄,一眼望去,心旷神怡。

  「遇龙桥」

  遇龙桥又名回龙桥,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位于阳朔县白沙镇境内,为虹式单拱石桥,条石错缝起拱,干砌。桥长36米,宽4.2米,高9米,是广西最大单孔石桥。遇龙桥造型气势雄伟,古朴美观,历经数百年而无损,极具民族特色,是著名风光音乐故事片《刘三姐》的取景地,也是阳朔重点文物古迹。桥面立有抗战胜利纪念碑,记载着1944年村民自发与日寇激战数十天取得胜利的史实。

  「仙桂桥」

  仙桂桥始建于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位于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北一华里,至今870余年仍完好无损,是广西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1994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桥长25.8米,宽4.16米,高2.2米,采用极为罕见的并列砌法。仙桂桥不仅建筑结构独特,桥拱内侧的石刻是研究遇龙河文化的宝贵资料。

  还有这些桥梁

  你有去过吗?「花桥」

  花桥位于七星公园小东江与灵剑溪汇流处。据《静江府城图》石刻的绘制,宋代已有此桥,石砌五孔,桥式和桥亭大致与当代的水桥部分相同。花桥多有易名,宋代,因建于嘉熙间,名嘉熙桥;明代,以附近花木繁茂,更名花桥;清代,因东端有小山平坡突起,形如柱,改名为天柱桥。

  元末明初,该桥被洪水冲塌。明景泰七年(1456),桂林知府何永全在原来的桥基上"架木为桥"。嘉靖十九年(1540),靖江安肃王妃徐氏,重修为现存的四孔石桥,同时增旱桥6拱,以加强排洪。桥分东西两部分,东段为水桥,长60米、宽6.3米、高8米,西段为旱桥,长65.20米。1965年整修时新增一孔为七孔。

  「双凤桥」

  双凤桥位于临桂区南边山镇双凤桥村。据桥体石刻记载,该桥建于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拱桥及桥梁两部分组成。全长69.75米,高11.1米,跨度17.1米。双凤桥建筑规模宏伟,集拱桥与梁桥连为一体,外观宏伟,设计严谨,堪称是桂林古代桥梁中的典范。有说因桥东有凤凰山,西有鸡尾山,两山相对形如双凤饮水,故此命名。

  「会仙铜桥」

  铜桥位于桂林市西南方向的临桂县会仙镇,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铜桥其实没有铜,是一座纯粹的石桥,桥长23.8米,宽5.2米,现为会仙当地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带山水交相辉映、青翠的柳叶与黄花,铜桥融汇其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图。

  「田心村状元桥」

  位于桂林临桂四塘乡。状元桥是古时横山村通往田心村的唯一古桥,相传由三元及第”的状元陈继昌家捐资修建。当年陈家人自费开辟了一条长十里的石板路,连通田心、横山二村,还修建了两座小石桥,如今,田间的古道不见了,只保留二座小石桥。因陈继昌读书时经常过往这石桥,后人将此石桥称之为“状元桥”。

  每座桥梁都充满诗情画意不由得令人想起《断章》的语境[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还知道桂林哪些有名的桥梁

  欢迎评论区留言

  夏天来啦,桂林这些绿树成荫的桥梁

  必是你享受美景自然纳凉的好去处

  周末约起~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