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玉米地里的甜蜜直播 !他种的玉米根本不愁卖供不应求,最高日订单量接近8000公斤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2619

  玉米地里的甜蜜直播

  陈玉林在玉米地里直播带货销售水果玉米。

  无人机拍摄的陈玉林的水果玉米种植基地。

  在种植水果玉米之余,陈玉林还发展养牛,玉米秸秆喂牛,牛粪作玉米地的肥料,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机生态链。

  陈玉林在管护鱼腥草。玉米地套种鱼腥草又增加了一笔收益。

  陈玉林的水果玉米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

  本报记者游拥军 通讯员黄勇丹 郑素萍 文/摄

  盛夏时节,在灵川县灵田镇会林村的水果玉米地里,一垄垄撑开了的玉米叶在阳光下闪着光迎风摇曳,簌簌作响,形成一道独特的乡村风景。今年59岁的陈玉林是村里水果玉米的种植大户,他承包了村里的大片荒地种植水果玉米。虽然天天蹲在地里把自己晒得黝黑,但脸上却难掩丰收的喜悦。他说,今年种的水果玉米又获得大丰收,市场行情很好。

  以前,陈玉林靠种地和偶尔卖些白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为推销白果,他常常搭班车,后来搭动车、航班到各地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但是到处奔波,忙活一年也就混个生活。

  每次旅行途中,他望着车窗外连绵的山川和广袤田野,看到还有很多土地荒芜,心里觉得很可惜。他萌生了开发荒地发展种植产业的念头。他把想法和家人商量后,他们都很赞成。2013年,他将种植基地定在与自己村子相邻的灵田镇会林村委岭背自然村。得到当地政府和村委会支持后,陈玉林顺利承包该村荒地320亩,他带着十几个人又砍又烧才把荒地整理出来,开始尝试种植水果玉米。

  “终于熬过来了!最困难的日子还是当年开荒的时候!”陈玉林说。当时,村里的人都不相信他能在野草长得比人还高的荒山野岭种出甜玉米。陈玉林说,他偏偏就不信邪。当年开荒每天雇请工人10多人,旺季每天用工80多人。他还购买了抽水机、旋耕机等设备,并在基地修建产业路、水沟和房子,决心干出个样子来。

  试种第一年,陈玉林的60亩水果玉米大丰收。但此时他又面对一个现实难题:这么多玉米卖给谁?当时,水果玉米还是个新事物,陈玉林跑菜场、跑饭店、跑超市,结果很多人不相信它能生吃,连尝也不敢尝,加上种植成本高,水果玉米价格比普通玉米高出一大截,怎么打开销路?

  水果玉米一旦成熟,最佳口感期只有7天。眼看玉米成熟了,销路还没有打开,陈玉林吃不下睡不香。情急之下,他到处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哪里人多就上哪儿摆摊推销。”终于,一家电商平台的采购经理主动联系他,批量订购水果玉米。

  “一开始我都不敢相信,还以为是诈骗电话。”陈玉林一脸憨笑,后来才知道,这位采购经理尝了水果玉米后,又买回家给老婆和小孩吃,他们吃了还想吃,这让他看到了商机,当场就交了3万元定金。当年底,60亩玉米获利20余万元。

  几年下来,陈玉林的腰包厚实了,信心更足了。

  “现在我种植了160亩超甜水果玉米,同时还套种鱼腥草,另外还种了优质稻80多亩。”年产值达370多万元,纯利达230万元。陈玉林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80多家农户种植玉米达2000亩,除了灵田镇会林村委,还有四联村委的农户以及部分大圩镇、潮田乡、海洋乡的农户。

  “我们的水果玉米根本不愁卖,可以说供不应求。”陈玉林说,这几年水果玉米的发展势头很猛,今年他的水果玉米还未成熟,几家知名电商平台就争相订购,最高日订单量接近8000公斤,北京、上海等地都有订单。这几天,他接到最多的电话是询问水果玉米有没有货。采访当天,记者见陈玉林仍不停地接到各地客商打来的电话。

  陈玉林说,他还不时到玉米地开通抖音直播,与客商进行线上交流,直观地展示水果玉米的质量。陈玉林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抖音号有4000多粉丝。

  “我们采用基地+订单+农户+电商的经营模式,产品主要销往本地水果超市,以及包装销往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大型农贸市场。”陈玉林说,水果玉米可鲜食,也可煮食,产量高,亩产可达1000—1500公斤,生长周期短,一年可种三季,目前市场上每公斤售价在10元左右。为了充分利用土地,陈玉林还在玉米地里套种鱼腥草,鱼腥草每年收获一季,每亩可达7500公斤。这样每亩地的收入可达55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去年我又建了牛棚,养了50多头牛。”陈玉米将玉米秸秆用来喂牛,一头牛能卖两三万元,牛粪制成有机肥又可以用来做玉米地的肥料,种养业结合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有机生态链。

  “下一步,我们将发动更多村民种植水果玉米,另外还将扩大养牛规模,新建玉米秆饲料加工厂,延伸产业链,以此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的产业发展,让水果玉米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金玉米。”在丰收的喜悦中,陈玉林对未来充满信心。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