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百年的烟火气息,贮藏在桂林这处古民居里

桂林晚报2880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朗山村中心,

  有一处保护完好的百年古建筑群,

  这便是依山而建的朗山古民居。

  

 

  这是广西区内现存的一处规模最大、

  建筑最精美、平面布局规划最科学

  的古建筑群,

  于1994年成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入选全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

  来到村口,一座“惜字炉”出现在眼前。它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迄今已有120多年历史。

  朗山村历来有崇文惜字的好风俗,

  从前他们常常将自己写得不好的手稿

  拿到惜字炉来焚烧。

  直到今天,朗山人仍视炉如宝,

  惜字炉也保存完好。

  其尊孔崇儒、尊师重教的好风气

  也一直延续至今。

  经过古门楼,

  踏着历经风雨的青石板小巷,

  我们走进古居院内。

  古民居群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

  原为周姓祖业。

  六座青砖老屋自东向西依次排列,

  形成一个长约二百米、进深一百米、

  高低落差六米的扇状建筑群。

  

 

  (立面实测图,来源于《桂林古建筑研究》/周开保 著)

  

 

  虽然这里看不到平遥古建筑的雄浑大气,也没有北京皇宫的壮丽恢宏,但是古民居在吸取了苏皖古建筑的秀丽简约、精巧雅致的同时,还有闽粤古建筑中的花纹装饰,融合而形成了桂林古建筑独具魅力的外在美。

  古民居后人周炳庭介绍:“我们周家高祖在1880年左右发迹之后,就修建了八座可以互通互联的房屋,每座占地约300平方米,都是同宗族的兄弟居住。”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因为土地改革等原因,其中有六座宅子分给了普通百姓。目前剩下的六座宅子里仍有四座保存较完好。

  据周炳庭回忆,

  直到90年代,

  这些老宅里都还住着很多人,

  他们孩童时期喜欢在老宅里穿梭玩耍,

  在堂前放风筝,

  婶婶婆婆们就在厨房天井洗衣、做饭,

  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息。

  

 

  

 

  六座古民居结构基本相同,都是三进三开间带厢房或跑马楼的建筑。

  房屋之间全部都有侧门和巷道连成一体,有防火防盗的作用。

  走进一家大门敞开的古居,

  可见两层楼高的青水砖硬檐。

  首进为三开间正大门,

  进入一字大门,

  两侧为厢房、跑马楼,中留天井。

  

 

  过天井到第二进两层高的主楼,

  楼下为堂屋,两侧为厢房。

  穿过敞厅后面又留了排水需用的天井,

  第三进为厨房。

  周炳庭说:

  “厨房设计在最后,

  主要是为了方便取水。”

  

 

  朗山古民居的水循环系统颇为精妙。

  在各家厨房后面有一条自东向西

  流淌的小溪,

  小溪出自东端的龙泉眼,

  各户从溪流分出一条小支流

  引入户外山墙一侧,

  饮水在溪流中提取,

  其他用水则在分出的小支流中进行,

  方便而卫生。

  如此科学地利用水源是朗山古民居的设计特色之一,饱含老祖宗的智慧。

  (▲颇具特色的“铜钱眼”排水口,

  寓意财不外流)

  老屋充满许多精巧的设计细节,

  比如其中堪称一绝的木雕。

  雕刻着花鸟虫鱼纹饰的挑梁与屋檩之间的连接构件做成麒麟瑞兽,形体美观,保存完好。

  

 

  门窗的雕饰也极尽繁复之美,

  雕刻工艺讲究,

  并且还会依窗外廓批一层白灰膏,

  彩绘一些吉祥图案,

  将木雕窗装裱得俨然一副立体画。

  这种创造性的装饰,在两广一带乃至全国的古民居群中都十分罕见。

  周炳庭指着骑楼二层的窗户封板告诉记者,

  这些其实都是平时宗族里办宴席的八仙桌,

  不用的时候就嵌在窗台上。

  这古朴的骑楼,

  也蕴含着浓郁的瑶族风情。

  因为朗山古民居所处的瑶族地区,

  每逢姑娘出嫁,都有唱陪嫁歌的习惯,

  骑楼就是专门为待嫁姑娘所建。

  据说,倘若姑娘在唱陪嫁歌过程中

  相中了哪位小伙子,

  就会在晚上从窗户放下一个木梯,

  小伙子顺着梯子爬上去后,就把鞋脱下,

  挂在窗边,以示两情相悦。

  

 

  令许多专家学者惊艳的,

  还有朗山古民居的檐下批灰彩绘界画

  及榜书诗文。

  因使用的是天然颜料着色,

  这些彩绘界画和榜书诗文

  在经过百年风吹雨打之后,

  仍然保存尚佳,颇具韵味。

  

 

  墙壁上反写的漂亮书法,

  仿佛在“炫技”,

  前人的生动可爱穿越时光停驻在此。

  这些壁画中,除常见的福、禄、寿、喜诸多吉祥图案外,还有很多反映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故事及题词题诗,意趣盎然。

  因此,有考古学者评价,

  朗山古民居是桂林地区范围内

  建筑工艺最精致的古民居群之一。

  磨砖对缝的马头墙、

  精雕细刻的门窗花格扇和挂拱、

  精美的壁画,

  都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有极高的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

  在周炳庭高祖父的老宅里,

  有一扇侧门运用了石雕,

  做成了如今在房屋装修中

  依然时髦的拱形门。

  据周炳庭了解,

  在莲花镇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中,

  莲花主街道房屋的立面改造

  也参考了朗山古民居这一拱形门造型,

  成为莲花镇的新亮点、新风貌。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

  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

  成为当下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而莲花镇在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中

  选取了朗山古民居的重要建筑元素,

  也是在实践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

  有机融合、实现共赢的新模式。

  到达方式

  想到朗山古民居参观,可以选择自驾旅行。也可乘坐动车至恭城站,在恭城站转乘“恭城至同安”公交车,便可直达莲花镇朗山村。

  

 

  薪火相传瑶家寨,

  细微之处启鸿儒。

  朗山古民居作为当地文化遗产,

  也被用这种方式继续书写历史,

  丰富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为人铭记。

  来源丨记者李杉 陈梓予(见习) 通讯员廖香雯

  部分资料来源于《桂林古建筑研究》/周开保 著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