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慈善公开募捐,一度给不少患者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在南宁,有人曾寄望于通过这样的渠道进行求助,结果却碰到了问题。
上个月底,12岁的百色男童小强,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被确诊为重型病毒性脑炎。9月13日,因病情变重,小强转院到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当家人为后续治疗费用犯愁的时候,一名自称是某平台“筹款顾问”的男子小奎,在病房内找到了他们,并在9月14日代发了相关的筹款求助信息。
小强母亲:他问我要了小孩在百色住院的那疾病证明,还有住院的时候,那个图片,就随便编辑了我的信息,然后他就拿我的手机操作,自己把求助信发到我那朋友圈啦,还有群发到微信联系人那些去了。
记者看到,小奎制作发布的“滴水救助”筹款页面,包含了求助原因、患者疾病及收款人等信息,截至16日下午三点,共筹得善款22932元。但是,小强的母亲觉得这事不对劲。
小强母亲:我说叫他提供一下平台的资质或是什么营业执照之类的,我一直在问,一直在问,但是他就是不回答我。我会特别担心,那些亲朋好友,那些爱心人士,被骗了,让他们寒了心。
在病房内,小强母亲向记者出示了一张对方给的带有联系方式的贴纸,上面印有“大病缺钱就找滴水爱心筹款平台”、“扫码添加本院筹款顾问咨询”、“免费帮助编辑筹款文章”等内容。双方后续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小奎曾回应,平台筹款时间可以维持一个月,发起筹款满10天后就可以申请提现。
但出于对对方资质的担心,小强母亲曾多次要求小奎删除相关信息,但始终不见动静。无奈之下,小强母亲只能在求助动态中发布信息称:希望大家不要捐款。
记者注意到,所谓“滴水爱心筹款平台”发布的求助信息,页面跟知名平台“水滴筹”大不一样,并且有文字提示:该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捐募,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个人负责。16日中午,对方通过微信向小强妈妈转账1.5万元,但下午记者用小强妈妈的微信跟对方取得联系,并说明来意后,对方却不愿正面回应。
现场声:你们平台的话,它是有募捐的资质嘛?挂了,直接挂断了。
约半小时后,相关筹款页面信息突然显示:项目已结束。目前小强母亲已经报警。
多说几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在民政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从现有资料判断,“所谓滴水爱心筹款平台”,不在民政部选定的目录内。那么“滴水爱心筹款平台”的资质跟相关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还有待主管部门进一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