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桂林这条地下河太神秘了

桂林晚报4008

  小河里,一个不知名的山坳名称,位于雁山区草坪回族乡冠岩景区后的河泊源村。正如名称那样,这里贯穿着一条小河。这条河正是冠岩的地下河。

  冠岩是桂林附近最大的地下河洞穴,其地下河系也是桂林附近最大的一条岩溶地下河。据《桂林市志》记载,冠岩地下河发源于灵川县海洋山的东麓,在雁山区草坪回族乡东南方向3.5公里处进入桂林市,经小河里,至草坪东南1公里处的冠岩流出,流入漓江。汇水面积69平方公里,主要来源于灵川县南圩河分江入口,部分在石灰岩山区补充。

  自古以来,冠岩地下河从何而来就一直困扰着人们,明人蔡文《冠岩》题诗称:“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脉清流出,不识源从何处来。”徐霞客也曾试图探究洞内的水源之谜,只留下了一句“惜通流之窦下伏,无从远溯”。

  问水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探寻这条神秘地下河的真相,上个世纪70年代末,冠岩地下河调查工作开启。地质专家们前后做了3年的系统调查,基本摸清了冠岩地下河系的情况。

  这条看似不起眼的小河,在到达漓江前,经历了一段充满惊险与刺激的旅行。小河流经灵川、阳朔、雁山三地。在灵川潮田的南圩天坑旁,有一座壮观的穿岩,河水在这里钻进群峰地下,便朝西一泻7公里,在草坪附近的小河里露出地面,明流512米,之后又潜入地下,到了草坪附近的安吉岩、冠岩,才彻底走出黑暗,汇入漓江。其间有多个竖井、天窗与地表沟通。小河里以上,与阳朔牛屎冲天坑下的地下溶潭间,以反虹吸的管道连接,落差达70余米,全程充水。

  1985年,为揭开这段洞穴的谜底,一个由20多人组成的中英联合洞穴探险队,历时一个多月,对冠岩地下河系洞穴进行了补充调查。他们利用单绳和潜水等当时国际先进的探洞技术,在牛屎冲、小河里之间,创造了两项当时国内的探洞纪录——使用单绳技术,调查牛屎冲天坑,垂直升降55米;在小河里以上的反虹吸管道内,潜水深度达46米。

  为迎接这次大规模调查,岩溶地质研究所做了充足准备,派了两位年轻人到东海舰队学习潜水。

  然而,此次调查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当时,由于英方所带的潜水设备深度只能达到30米,勉强潜到46米,对于垂深达70多米的反虹吸管道,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没有贯通。

  潜入潜出的地下河,造就了一条经典的户外线路,既可以登山徒步,又可以沿着河流,涉水走进洞里探秘,体验感十足。

  顺着冠岩景区停车场旁边的一条路前行,大约5分钟到达河伯源村。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继续沿着村间小路往山上走大约10分钟左右,看到一处堆放有几垛木柴的路口,便是去往小河里的山路。要想到达目的地,还要走一段古道,其路面用青石镶成,宽度仅能容一人通过。

  一路上,群山千姿百态。中途有一处开阔的空地,此处桂树成阴,树下还放有平整的石块,是天然的休息驿站。

  大约步行了20分钟,越过一座小山岗,河道便出现在眼前。山谷间,回荡着潺潺流水声,河水清澈见底,小河两岸茂林修竹,群峰林立,一座古老的石桥静静地横卧在水面上,性情温和的黄牛在河边悠闲觅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河滩上,三五游人在此野餐、阅读,享受最后的暑期时光。与河滩相连接的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山洞,阵阵凉风从洞内扑面吹来,洞口与兴安白石乡的天生桥洞口规模、类型相似,可以蹚水进入。

  与洞外岁月静好的景色不同的是,洞内光线较昏暗,脚下是湍急的流水,颇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喀斯特溶洞常见的钟乳石也增添了一丝诡异的氛围。再往里走,已是伸手不见五指。两位胆大的年轻小伙靠着手机手电筒微弱的光线继续深入,大约10分钟后,他们安全返程并告诉记者:“里面走不通了,水流向地下了。”

  记者提醒,这是一条地图上不显示的河流,很适合有户外精神的人来探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溶洞里的水流比较急,光线也较暗,且河床深浅不一,探洞时一定要带上照明装备,注意脚下水流,不要走进太深。户外活动,安全第一。

  |路书|

  自驾导航“河泊源”,也可从市区三里店出发,乘坐306路公交车到大圩,再从大圩广场转乘近期新开通的306路延长线到达草坪乡政府,再步行前往。自驾停车在村里,然后步行上山,沿着村里的古道探寻,大约20分钟即可走到河边。遇到岔路时沿着有桂花树的方向和石头路走即可。

  游览完小河里,还可以到冠岩景区逛逛,体验世界上游览方式最多的岩洞,或是在景区外的河边走走,欣赏漓江精华段的风光。

  

 

  神秘莫测的洞口。

  

 

  洞内景色

  

 

  小河边上,黄牛悠闲地觅食。

  

 

  冠岩外的漓江精华段风光。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胡晓诗)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