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热闹的兴隆市场,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廖立峰。别看他现在斩骨、切肉动作麻利,要知道半年前,刚入行的他可被屠宰场的杀猪场景吓懵过。

廖立峰:本身是有点晕血的,所以会有带点恶心反胃,直接满头冒冷汗。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廖立峰不仅克服了晕血,还学会了快速剔骨。

廖立峰:之前剔骨还要四五十分钟,不过现在剔一头猪,是不到20分钟。

2015年,廖本科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考入柳州市工商局成为了一名公务员。不过由于他投资失败,背负了200万元的债务,于是,廖立峰选择拿起屠刀卖猪肉。

廖立峰:面临的压力大,每天都是有债务要还,催债电话什么的,所以就想尽快赚到钱。从事这样一份与985学历不符的工作,是廖立峰被热议的原因。那么,对他职业身份的转变,家人、朋友是怎么看呢?

廖立峰妻子 罗静:我觉得行业,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类的,只要你踏踏实实做,我都会支持。“廖立峰校友 李龚子:360行 行行出状元,我是很欣赏的,我也很佩服他的勇气。
对于廖立峰卖猪肉这事,有的网友提出了“大学生卖猪肉,读书没有用”的说法;但也有网友说,正是因为受过教育,廖立峰才在逆境中有“穷则思变”的思维,而不是破罐子破摔。那么对这事,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呢?

“柳州市民 聂先生:不能说读过大学去卖猪肉,就证明读书无用,这种简单的逻辑是不成立的,他可以利用他的知识,来多方面营销发展、提升服务、提升质量,甚至在产业链上,都可以做出更大的作为。“柳州市民 沈先生:读书本身是一种经历,有更多阅历,才能去更好地,处理一些人生的突发情况。
普希金曾经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读书的力量,早已超乎想象。

北大硕士毕业的张天一卖米粉,因为善于经营,成功吸引了许多机构的投资,短短几年就开了20多家分店,年营收额达2亿元。

清华博士石嫣种地当农民,经过9年的努力,拥有了380亩的种植基地,不仅种有绿色环保的蔬菜和果树,还养了许多家畜,全部实现了生态循环。目前在全国已经有300-500家这样的生态农庄,年收入突破了千万元;张天一、石嫣之所以能够成功,是知识让他们能在拼搏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让他们在困难面前,勇于挑战,善于寻找突破口;也就是读书给了他们更多的人生可能。相信廖立峰也和他们一样,能用所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转换为内在的力量,助他登高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