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全州才湾镇: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做足红色文化及三产融合发展文章

桂林生活网915

  才湾镇位于全州县城西部11公里处,总面积359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1个社区,总人口6.3万人,全镇下辖33个基层党组织,共有党员1820名。近年以来,才湾镇以红色文化为底,以三产融合发展为魂,强化党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乡镇。


米兰香非公党建示范点


米兰香非公党建示范点

  一、严密组织体系,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镇集中开展“三提行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一是“阵地提档”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全镇17个村(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均达到300平米以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共创建有自治区星级基层党组织9个,其中五星级3个,岩泉、天湖社区在2020年成功创建为自治区三星级党组织,是全县农村党组织五星级最多的乡镇,乡村振兴的“主堡垒”得到全面提质升级。二是“头雁领航”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全面加强村两委班子配置,在今年的换届中实现了17个村居委支书、主任“一肩挑”。对新任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年轻干部等实施“头雁领航”培训,按照村干部职数 1:1 的比例建立健全后备人才库,逐个落实培养措施。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根据各党总支、各党支部实际特点,分时分区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众多党建品牌。按照市级高标准党建示范点要求,打造了以米兰香为代表的党旗领航·米粉飘香”党建品牌;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打造以七星和金堂为代表的脱贫攻坚党建示范点;以文化为魂,打造了以南一为代表的全国文明村党建示范点。通过激发党组织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南一全景图


实施风貌改造后的珠塘铺村庄风貌

  二、用活红色文化,激活乡村振兴之“魂”。活用镇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化激发乡村振兴发展之“魂”。一是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用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通过延伸扩展餐饮服务、体验教学、红色商品及纪念品制作销售等产业链,想法设法留住外来学习游客,提升全镇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二是积极推进“红色湘江”基层党建党建先锋体创建工作。在扎实推进自治区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融合珠塘铺、毛竹山、脚山铺等村风貌提升改造成果,规划打造“一村三园”党建先锋体,即南一“红色模范示范村”建设、脚山铺“长征精神体验园”建设、珠塘铺“长征精神传承园”建设、毛竹山“长征精神实践园”建设,打造基层党组织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体系,形成一批可展示、可研学、可实践的基层党建先锋体。三是以红色精神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生根。选优配强工作队伍,做好红色湘江田园综合体、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桂北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红色湘江剧院演艺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服务对接工作,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推动各项目顺利落地生根。


才湾镇门楼

  三、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振兴之“力”。以产业振兴及三产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能源,提升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扎实推进毛竹山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打造工作。以“党支部+理事会+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推进毛竹山村葡萄产业提质升级,更规划投入近3000万元,对毛竹山实施进村道路扩宽、2200平方米停车场修建、幸福餐厅、农产品交易服务中心、农村村集体经济服务发展中心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努力把毛竹山村打造成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二是持续推动三产高度融合发展。以“一轴两翼”为发展核心(镇区及红色湘江战役纪念园为发展核心,天湖二级公路沿线及南金小公路沿线为发展侧翼),以特色种养殖农业及国道G322县工业带为产业基础,着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现代生态农业、工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三是不断丰富党建产业业态。以“红色党建”、“两新党建”为产业振兴载体,不断推动米兰香、南一村委、邓吉村委、绿淼公司、绿缘田园综合体等党建示范点及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发展成集红色旅游、观光体验、情境参与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体系。(通讯员:刘正玲)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