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米粉企业的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
桂林米粉是我市的传统美食,很多桂林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米粉开始的。那么,我们在街头巷尾米粉店吃到的米粉如何保证质量安全?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我市鲜湿米粉产品合格率从2016年的82.98%提高到了2020年的96.97%,自今年4月开展鲜湿米粉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以来,全市39家鲜湿米粉生产企业自查合格率达100%。
在质量提升的过程中,米粉企业实现了自我革新,执行严格的生产标准,监管部门做到了细致的全链条监管。可以说,市民们每天嗦的粉既营养又安全。
1、米粉生产有了全产业链标准
桂林裕兴食品有限公司的米粉生产车间干净整洁,生产线上的一份份米粉就从这里进入市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桂林米粉生产的各种标准,给企业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他们在米粉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对照这些标准,看到问题所在,减小产品质量的波动与偏差,维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桂林米粉是一块金字招牌,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2019年,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桂林米粉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桂林米粉标准化建设,健全桂林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2020年,共有《桂林鲜湿类米粉加工技术规程》《桂林米粉生产卫生规范》《预包装桂林米粉生产操作规范》等13项标准获得批准发布,涵盖桂林米粉加工、配送、制作和米粉店建设与服务、电商销售、质量安全追溯等各环节,为推动桂林米粉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标志着桂林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基本建成。这是桂林市第一个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也是广西第一批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的设区市地方标准。
标准制定发布以后,市市场监管局面向全市桂林米粉生产经营企业进一步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动企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对桂林米粉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品牌的支撑作用,助力桂林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
2、企业从作坊式到半自动化生产
一系列标准的制定为桂林米粉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而针对企业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产品质量检验所,积极开展米粉生产企业“专家会诊”活动,深入企业对生产车间、检验室、原料及成品仓库等硬件设施设备进行全面“体检”,达不到的坚决整改。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科相关负责人说,从多次的“把脉”结果看来,一些鲜湿米粉生产企业的检测能力不足,于是他们联系了广西桂林锐德检测认证技术有限公司,组织全市米粉企业检验员进行实验室业务培训,有效提高各企业检验员的检验能力和水平。
为了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该局还深入企业宣传ISO22000、HACCP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香港优质“正”印认证等高端品质认证。
目前,我市多家米粉生产企业已实现半自动化生产。永福县一米粉厂创办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它经历了从“家庭式”作坊到如今的半自动化生产的转变。该厂的汤老板说,从前厂房选址、制作流程、环境管理等方面,都没有太多的限制,但随着市场监管部门的不断检查,提出整改意见,他们也不断对工厂及设施设备进行改进。
如今,该米粉厂经过规划设计重新选址,设置洁净生产区,有效减少了在生产过程中因人为接触导致菌落超标的情况。汤老板表示,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他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企业越来越现代化。
3、监管部门推行智慧监管模式
“在以往的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生产机器有残留的米粉,还有因为使用水冷导致米粉菌落超标的情况。”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科相关负责人说,针对鲜湿米粉行业生产环境“脏乱差”、生产不规范、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等传统弊端导致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他们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充分发挥有限监管资源的最大效能,推动米粉产业升级改造和行业秩序优化规范,切实提升米粉质量安全水平。
该局探索推行“政府部门+技术机构”常态化工作模式,实现政府部门“宏观监管”与技术机构“微观指导”的良性互补,组织邀请食品生产许可现场核查员参与日常监管工作,督促企业改造升级生产设施设备和工艺,解决微生物超标等突出问题。现有20家生产企业已实现榨粉冷却从水冷到风冷的升级,生产用水经净化处理,统一配备运输车辆,有效控制微生物指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据了解,桂林裕兴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实现可视化生产全过程控制与监控信息共享,而此模式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所探索推行的。
记者看到,该企业在生产车间旁设立了一条可参观的长廊,长廊一侧就是鲜湿米粉的生产车间,可以看见米粉生产的全过程。车间内,原料大米的清洗、浸泡、磨浆等几乎都是机械作业。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作为一家刚成立几年时间的食品企业,建立可视化车间,让企业的生产过程更透明,无论对企业的日常生产,还是对管理工作,都大有好处。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督促指导米粉生产企业建立从原料到成品的可视化、全流程生产过程控制,通过互联网和手机APP实现与监管部门数据共享,将现场监管和网络在线监管有效结合。
4、强化生产经营环境“全链条”监管
桂林米粉拥有上千年历史,米粉店更是遍布街头巷尾。如何从源头守护好市民的“嗦粉安全”,成为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
记者了解到,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了鲜湿米粉“品种监管”办公室,将鲜湿米粉作为重点食品品种实施重点监管。同时,强化生产经营环节“全链条”监管,实施包括飞行检查、许可检查、日常检查、有因检查、跟踪检查、延伸检查、专项检查等在内的全类型监督检查。
不定期在凌晨0点-3点的鲜湿米粉生产集中时间段开展“零点突击”整治行动。同时,将日常监管与执法办案相结合,监管人员随身携带行政执法文书,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当场作出处理。结合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以“零容忍”高压态势,坚决查处企业生产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今年以来,已对8家鲜湿米粉生产企业进行立案查处,罚没款8.61万元。
据了解,我市鲜湿米粉生产企业已由2016年的近百家减至现在的39家,其中8家属于规上企业。我市鲜湿米粉产品合格率从2016年的82.98%提高至2020年的96.97%。而自今年4月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部署开展鲜湿米粉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以来,39家鲜湿米粉生产企业自查合格率达100%。
记者周子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