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
中国外交官华春莹
在外网上发文
推介了桂林平乐柿子
在推文中,华春莹写道
来自中国大自然的馈赠
华南平乐
瑶族姑娘身着传统服饰
正快乐的制作着柿饼

平乐究竟有多美?
桂林平乐
山风湿润,河汊纵横
拥有漫长的柿树种植史
很久很久以前
一捧星火般的种子扬于大地
燎遍了州府的整个霜降时节
于是
这一红
就是不熄的三百余年
当冬日的猎手
打落第一朵银桂
二十万亩锈色便如惊鸟
乍现于高岭、水岸与原野

Photo © 睡衣男
年年岁岁果压境
岁岁年年花锁城


在平乐,
有一种完满,
叫坐拥三两故园秋。

Photo © 百合紫幽
此刻,无论你在何处,
最挂念的,定是一方暖色故土。
如同老舍,跨过天涯海角,
却独爱那丰盛胡同里的“丹柿小院”。

Photo © 18577886040
在平乐,
随处可见这样一间,
装着桂柳乡音的房子,
深陷在缓和松软的斜坡下。

Photo © 骏马
每年深秋,
大而圆的果实,
从林梢落到了晒坪与瓦面,
落成一池交相辉映的朱砂月。

Photo © wzc8883
农闲日子,
便进山采一筐柿叶,寄往繁忙都市,
落满树籽的山庄,热烘烘的记忆,
会在格子间的半壶残霭中舒展开来。

Photo © 雨夜

在平乐,
有一种乡愁,
叫卧看四五山头月。

Photo © 顺德阿拉丁
童年老屋的天空,
被窗框和天井,分割成各式的形状,
不变的是,浑圆的竹筛,
装着浑圆的果脯,与一颗浑圆的月亮。

Photo © 汉春龙
采柿,在全然熟透又未坠地之前,
吃的是恰如其分的鲜润。
柿饼,则关于二十多道细密的工序,
将整季的灿烂秋阳,揉进糯软的瓤肉里。

Photo © 星冷残雪
从刷油,到剔把、削皮,
再到上筛、翻身、起囊,
农人们跑赢了风雨和雷电,
才有了这极具润肺、收敛之功的甜蜜产物。

Photo © 452426195611070010
也许游历四方的你,
舌尖曾追上云霄的飞禽,
或刺探湖底的鱼蟹,
但请你来这里,尝一口晴朗的味道。

Photo © 雨夜

在平乐,
有一种梦境,
叫误入六七烟火路。

Photo © huaidao
桥亭乡柿林正晚,
熔流似的红,红得汹涌而稠密,
覆没了西北角的水榭亭台——
大塘口。

Photo © 灿灿
这个不到百人的避世村落,
却不缺滚烫的油、泼辣的火、浮躁的烟。
一坛柿子陈酿,江湖微醺薄醉,
一尾长桌大宴,人间风味尽收。

Photo © 豆瓣是只猫
当黑夜降临,
村落会为远客们点燃篝火,纵声歌唱,
让摇晃的火光涤荡着影子,
洗去一路走来时,肩头沾染的灰尘。

Photo © 猎影
十一月,
盛装的大塘口,
等待你穿过重重弯折的枝丫,
加入这如昼的筵席、不夜的狂欢。

Photo © 山山水水

在平乐,
有一种重逢,
叫又遇八九拾遗人。

Photo © 色郞
柿子红了,又是一年相聚时。
在青黄跌宕的稻浪里,
在瑶家渐近的鼓声里,
在如盖的柿树下相见。

Photo © 西禾煮酒
在这儿,不用深入湘楚地,
就有不逊橘子洲的层林尽染,
百万簇飘摇的硕果,
吐泻着好似《沁园春·长沙》的无限秋华。

Photo © 瓜果酷
在这儿,不用梦回骊山下,
也有不输临潼的火晶柿子,
滑腻的白霜包裹着赤焰,
正是《长安十二时辰》描绘的丰盈多汁。

柿,
树多寿、叶多荫。
唐朝有郑生名虔者,落笔柿叶上,
叶子储满了慈恩寺的三间僧房,
“柿叶临书”的典故由此流传。

将这份邀请,
一笔一划写在宽大的叶儿上,
让它乘风飞渡,行遍万里河山,
邀你前来平乐一逛。

想不到世界上
还有什么地方
比平乐更浓烈、更诗性
这里,才像远方
你要来平乐县沙子镇
踏足常含洪福与热望的沃土
你要来平乐县沙子镇
望一望含情待放的凌霜之城

Photo © 桂林老K
资料来源:华春莹推特、平乐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