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一天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开始,只见挖掘机正在紧张的进行挖土作业,近日,阳朔县金宝乡马鞍村委林家厂至黑槽村产业路硬化工程破土动工。
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铺设路基,干得热火朝天,为下一步铺设水泥路面做好准备。另一边,村民围观着施工现场,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现在修建的是马鞍村第4条产业路,产业路修通后将极大的方便群众运输农资、农产品,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群众发展生产更方便快捷,发展生产的积极主动性也越来越高。”马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世明介绍到。
“温书记,石头不够了”“温书记,沙子也快用完了”。只见马鞍村第一书记温济铭忙前忙后、统筹协调、不辞辛劳,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据笔者了解,产业路开工后,温济铭几乎天天往这里跑,不仅时刻掌握工程的进度,更关心着产业路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这条产业路长1.7公里,宽4.5米,硬化路面宽3.5米,总投资预计90多万元。修成后,受益的有大马鞍、林家厂、黑槽、下龙4个自然村172户730人,其中脱贫户15户42人,受益果园180多亩,产业路的修建将大大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温济铭怀着喜悦的心情说道。
“马鞍,马鞍,一分地九分山。”“有女莫嫁马鞍,吃完上餐愁下餐。”这曾是对马鞍村生活状况的写照。马鞍全村346户1450人,属于“十二五”、“十三五”贫困村,2012年经过摸排,贫困户84户,几乎占全村的四分之一。2016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帮扶单位及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马鞍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2021年5月份,根据组织安排,温济铭接过第一书记的接力棒。
笔者在与村干部的聊天中得知,温济铭从驻村开始,为了尽快掌握全村的情况,天天住在村里,让管片的村干部带着他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与农户拉家常、聊农务,关心群众的家长里短......用脚丈量着马鞍村的每一寸土地,摸清了村里产业发展、群众家庭情况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马鞍村主要以发展水果种植为主,果树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有砂糖桔、金桔,产业路制约了水果产业实现增产增收。温济铭跟村干部都认识到,马鞍村虽然已经整村脱贫,但必须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大力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于是,修建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便成了当务之急。温济铭和村干部一起想办法、筹资金,通过实地勘察,形成工作建议。乡党委、政府及时整合资金予以大力支持,几年来,马鞍村修建了3条产业路共4公里,维修加固山塘水库堤坝70米,村民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产业路通了,村民发展种植的积极性持续高涨,整个马鞍村发展金桔、砂糖橘、百香果、花卉苗木等经济产业面积达3500多亩,村民收入逐年增加。
陈世明说:“村里面的大事小事,温书记总是跟我们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村民们都笑着说‘党把温暖都送到我们身边了’”
驻村一年以来,温济铭扎根农村,每天早上迎着朝阳出发,踩着露水回村。爬山涉水,山路弯曲泥泞,他毫无怨言,总是想着再多走一户,多讲解一下惠民惠农政策,百姓就多一重保障。“要做好农村工作,一定要有吃得起‘酸甜苦辣’的准备,保持一颗平常心,什么工作都努力完成。”温济铭自信而又平淡的说道。
“乡村振兴,富口袋,首先要充实脑袋。”谈及2022年的工作计划,温济铭说,“在继续做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将依托马鞍村的生态优势,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模式,集农文旅于一体的农村产业新业态,积极探索符合村民需求,有利于特色产业繁荣的新模式,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通讯员:于婷 张书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