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专题信息

牢记领袖嘱托 创新工作机制 七星构筑最牢防线守护最美漓江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6476

  牢记领袖嘱托 创新工作机制

  七星构筑最牢防线 守护最美漓江

  七星区全力守护漓江生态底色,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打造一流的自然景色。(七星区委宣传部供图)

山清水秀成为七星区绿色发展的“新名片”。(七星区委宣传部供图)

  七星区开展“河长+检察长”联合执法巡河活动。(七星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王亚东

  最美人间四月天,万物晴明,漓水柔波。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南国的早春中,郑重地将呵护桂林山水、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宜居城市的重任托付给540万桂林人民。

  保护漓江,兹事体大。位于漓江东岸片区的七星区,紧靠“全球最美河流”漓江,坐拥26公里的黄金岸线,尽享四面皆春水、山川入画来的坐标优势,同时也因紧邻江边,发展备受制约。对此,七星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桂林之后,七星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保护漓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的重要部署,区委书记郑平、区长郭红星多次带领辖区相关部门在漓江一线实地部署,全方位组织开展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创造性地设立了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室和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法庭。以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审判“一体化”工作模式,破解“散打式”保护困境,在推动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如今,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室和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法庭已成为广西保护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案例。漓东片区景灵秀、百业兴、人和美、城丰裕,31万城乡人口在此安居乐业,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正在崛起。

  政府统筹

  各方携手守护漓江生态最美“底色”

  一年来,七星区委、区政府以“生态七星”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稳生态促转型,当好守护桂林绿水青山的“二郎神”,倾力守护那一抹动人心魄的绿色底色。建立推行“河长+检察长”新模式,试点建设生态补偿信息联络站,专门聘请多名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收集群众漓江保护的诉求,不定期开展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漓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司法保护。同时,研究构建科学、系统的全流域综合治理保障体系,加快涉漓江刑事案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的探索实行,尽早实现建立漓江全流域现代化综合治理体系,提升保护生态环境质量。

  七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以来,辖区全力配合市漓管委全面实施漓江高压严管整治工程,辖区漓管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农工局、区城管局、公安局七星分局等部门携手,开展保护漓江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统筹做好漓江岸线修复和大小洲岛生态修复。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投入到“保护漓江司法开放日”专题活动中,为漓江保护建言献策。对非法占用林地、乱占耕地建房、“四乱一脏”等行为实施“零容忍”。同时,致力于将漓江流域县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补助范围,加大对漓江流域的生态补偿力度,以真金白银为漓江流域生态护航。

  在刚刚过去的“三月三”清明小长假,乌桕滩吸引市民游客上万人次。随着乌桕滩成为人气“网红打卡地”,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七星区漓管局、区河长办、区检察院在乌桕滩召开联合调研“三长”现场会,组建专班,组织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员对乌桕滩开展全程监督。同时,执法部门以“制服蓝”守护漓江“青山绿”,通过技防电子监控实时巡查破坏漓江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以最严厉的要求集中整治乌桕滩环境污染问题,抓好乌桕滩生态修复和长效治理,保护好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旅游网红景点”品牌。同时,解决乌桕滩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竹江村的经济发展与村民增收问题。

  生态接力棒不能掉,发展步伐也不能停下。漓江两岸的农村,如何做到既保护生态,又特色发展?七星区给出了一个看成范本的答案。近年来,该区大力推进“大美漓江”田园综合体(七星段)建设,16公里休闲绿道沿江风景美不胜收,成了游客市民桂林休闲游的“必打卡点”。9家民宿、80亩花卉基地、30亩蔬菜大棚、64亩火龙果采摘果园、乌桕滩周末游客爆棚,莲花园生态田园、“一米阳光”生态花园成为乡村旅游示范点,全面展现了“大美漓江”点上的“精品”、线上的“风景”和面上的新形象。漓江周边的田园综合体区域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6000多元,上升至2021年的18400多元,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司法发力

  构筑美丽漓江自然生态最牢“防线”

  有人把靠江发展比喻成一盘棋。落子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更需要有意想不到的布子,方能实现“破局”。

  在实践中,七星区委、区政府创新发展思路,借助司法发力,构筑起了一道保护漓江生态的最牢“防线”。七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防线”的构成,由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漓江管理委员会多方共同组成。在此基础上,七星区构建起了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联动机制,同时成立了漓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利用联席会议和疑难重大案集中评议制度,抓紧完善一批涉漓江司法案件审判、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联动机制成员单位共同整理研究出了漓江流域非法捕捞案件办理指引,并适当扩大了生态修复专家库的范围,明确了生态补偿费用的支付标准。这一创新举措也得到了自治区、桂林市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守护世界最美漓江,是我们全体检查人的‘检之大事’。”七星区检察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21年5月,该院创造性地设立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室,并建立了一支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观察员队伍。2021年,该院共办理漓江生态环境领域案件88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非法采矿案件3件,对其他县区自然资源局未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非法采矿犯罪线索2件进行监督,办案规模和办案效果均居全市前列,漓江保护经验做法获最高检肯定。

  七星公安分局也加入到了“护绿大军”中来。去年,该局成立了七星区生态环境保护中队,以专职力量保护漓江东岸的生态环境,严打整治漓江流域生态乱象。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法庭则积极发挥司法协作机制的作用,与市公安局漓江风景名胜区分局、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出台了线索多向移送、证据集中评议、重大案情通报、重大信息公布、重点案件联席会议等协调联动制度,大幅度简化了线索、材料传递程序。全年共办理涉漓江流域刑事案件30件,公益诉讼案件55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9件,已审结案件的一审服判率、罚金认缴率、生态修复费用到位率均达到100%。追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约13万元,开展生态修复人工增殖放流鱼苗13万尾。

  党旗飘扬

  打造漓江保护党建“一线桥头堡”

  每周五下午,在七星区华侨旅游经济区竹江村,总能见到一群佩戴着党徽的志愿者,活跃在村公共区域和漓江沿岸。只见他们拿着扫帚、撮箕,对村中和漓江沿岸步道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定期拉网式清理,让江岸线恢复了“齐、洁、美”。

  而在朝阳乡,一支由蒋家渡村党员及村民自发成立的护江巡逻队,活跃在村庄附近的江段。队员们既是村里的保洁员,同时也负责村庄附近江段生态环境整治、江岸清理等工作。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漓江东岸的七星区,万名党员成为了山水间一道流动风景线。党员们走一线,以实际行动绘就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兴”的美丽画卷。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漓江沿岸的村庄中,都成立了党员攻坚先锋队、党员服务队等,党员们拧成一股绳,合力为漓江生态保护做贡献。同时,七星区还动员社会公益组织,融合村委(社区)、学校、企业的力量,优化整合各类保护漓江团队,提高党员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壮大“党员红映漓江绿”的队伍。

  用“党旗红”“检察蓝”守护百里漓江“生态绿”。在成立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室之后,七星区人民检察院同步设立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室党支部,创设“双徽相映·闪耀漓江”党建工作与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党建品牌。如今,依托该党建品牌,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室党员干部共办理漓江生态环境领域案件88件,办案规模和办案效果均居全市前列,漓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党建+生态检察”模式也成为七星检察的特色路子,实现了党建业务同向聚合、深度融合。

  “分合滩头见訾洲,訾洲烟雨水云秋。空濛细縠沙头籁,散乱跳珠波面浮。”訾洲烟雨,是桂林八景之一。而在訾洲头,2013年以来,8户居民在此搭建了简易房,与唯美的漓江烟雨格格不入。为了守护青山绿水,东江街道成立了工作小组,由党员干部带头,现场召开整治工作推进会、调度会50余次。去年,居民搭建的13个简易房、10个简易棚被逐一拆除。訾洲“宿疾”一朝“痊愈”。

  文明润心

  “五春行动”志愿品牌熠熠闪光

  3月30日下午,七星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五春”志愿服务行动正式启动。“五春”志愿服务品牌是七星区近年来在保护漓江方面的又一创新。顾名思义,行动中包含五个“春”字,即“送春风”“育春笋”“化春泥”“拓春耕”“传春声”。

  “送春风”是通过开展“江岸阳光课堂”和“环保法律讲堂”,把党的创新理论送进千家万户,让沿江村民增强主人翁意识,树牢“绿水青山金不换”的理念。“育春笋”行动则是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专业队伍和社会公益组织,融合村委(社区)、学校、企业的力量,优化整合各类保护漓江团队,提高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壮大“志愿红映漓江绿”的队伍。“化春泥”行动将继续开展“为漓江梳妆”“植树护绿”“争当漓江卫士”“呵护母亲河”等系列活动,加强巡查巡护,劝阻不文明行为,积极配合做好漓江生态监管、整治修复工作,护理好漓江的一草一木。“拓春耕”行动则将集结专家、企业家,组建“兴村富民”志愿服务队,帮助开拓发展路径,组织“百企入村富农家”活动,培植产业助力村民增收;开展“醉美乌桕滩采风”“畔塘民宿体验”等活动,培育精品村+生态游项目,促进乡村振兴,提升沿岸村民保护漓江的获得感。鼓励文化志愿者、专业人士、媒体采取线下线上方式“传春声”,宣传保护漓江的政策措施、保护漓江的重大意义,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

  保护漓江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长远的任务。近年来,七星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志愿者参与到漓江生态保护中来,擦亮了“守护漓江七星红”等一个又一个志愿服务品牌。开展“生态保护法律讲堂”“志愿红青山绿志愿服务环境清扫”“大美漓江志愿宣传”“漓江沿岸生态游”“生态修复润清漓江”等5大类志愿服务活动,汇集各方力量,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创建常态化群众自主保护漓江模式,与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行政管理、司法治理联动互补,共同构建成有机保护系统。

  此外,还发动法院、检察院、司法系统及律师、生态专家学者志愿者组成生态保护法律宣传星级志愿服务队,联合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法学院学生等人员,致力于开展漓江生态保护普法宣传和生态修复行动,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意识。广泛组织法制志愿者开展“青春同行·共护漓江”主题活动,到漓江沿岸村庄公开开庭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及“给漓江洗脸”环境清洁志愿行动,促进漓江生态环境的整体修复,为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打下良好法治的群众基础。每个季度组织志愿者开展“绿水青山”志愿者清河巡河行动和漓江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河长制长效化。动员村民党员先锋、大中小学生、社会公益组织等志愿者开展水源监护、植绿护绿、打捞漂浮物质、沿岸垃圾清扫等环保实践活动。同时,以微视频、摄影、书画等形式开展大美漓江宣传志愿服务,联合国内多家知名新媒体平台和本地“大V”,开展“我爱漓江蓝”生态保护系列主题宣传和原创微视频制作,利用主播直播、vlog等多种形式,记录、宣传漓江的优美画卷,为守护漓江生态发声出力。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好山好水,是民之福祉。如今,在漓江东岸这片热土上,生态优势已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驱动力,绿色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未来,七星区也将以主动融入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火热蓝图中,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现代化七星不懈努力,为人民创造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步履不停。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