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安县溶江镇富江村党委副书记李琼创立的合作社基地里忙得不可开交,李琼正带领几名务工群众忙碌着给黄瓜盘苗、打果,另一边几位农户正在打理苦瓜地、芋头地,自2019年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承包当地村民土地150多亩,建起基地+农户的富江联鑫果蔬种植合作社以来,合作社毛收入已超过120万元。这是溶江镇积极通过“能人治村”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2021年换届以来,兴安县溶江镇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通过念好“引、带、扶”三字诀,夯筑乡村振兴堡垒之“形”、产业之“实”、人才之“势”,激活乡村振兴强大动能,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以“引”字破题,筑起乡村振兴堡垒之“形”。实施“能人治村”工程,18个村(社区)中有5位35岁左右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每个村选择1-2名致富带头人加入村“两委”,选优配强4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领头雁”队伍全面提质。建立乡土人才识别机制、联络平台和管理办法,通过18个村(社区)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推荐、镇级班子评审认定,共选拔挖掘出86名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出台《溶江镇村级后备力量管理办法》,采取“四定”模式(定期培训、定人帮带,定岗锻炼、定向使用),做到“一人一档”人才动态管理,目前开展2期培训,组建56组帮带组,12人定向定期到村委(社区)实践。
从“带”字拓展,巩固乡村振兴产业之“实”。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党建整合资源、用活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坚持示范发展,创新发展“党组织+合作社+基地+示范户+农户”的“五位联动”产业模式,打造错峰葡萄、罗汉果、香菇等党群联动致富体项目5个。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打造“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西开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不断优化金石片区茶叶产业结构,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开设5条生产线,生产制作的2000多斤新茶,带动208户农户增收2000元每户,真正让金石片区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坚持农旅融合发展,以“灵渠两岸万亩葡萄”为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建立集约抱团机制,构建“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群众”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共谋发展种养、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农旅融合产业,成功打造五架车村
、莲塘村、黄毛坝村农旅基地,“渠缘山庄”“唐叔葡萄”“五架车诚信葡萄”文旅品牌效应彰显。
以“扶”字推进,激活乡村振兴人才之“势”。采用“党员先锋+乡土专家+服务队员+网格成员”模式,聚合4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与种植大户结成帮扶对子80个。大力推进“基地+”办学模式,在核心示范区,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建立技术培训室,通过实地指导、现场教学、抖音视频等形式,提供生产、经营、销售及技术指导等方面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抗葡萄根瘤蚜5BB砧木嫁接、标准化大棚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技术难题50余个。成立柑橘、蔬菜、葡萄、罗汉果等产业发展服务队8支,组织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开展“田间课堂”“基地学堂”“培训讲堂”等培训40场次,参加技术培训的农户达1500余人。
通讯员:蒋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