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县区

阳朔县福利镇:“棋琴书画”绘就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1584

  今年来,阳朔县福利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建强战斗堡垒,培育文明风尚,狠抓产业发展,紧盯民生愁盼,党旗引领振兴路,绘就“生态宜居村庄美、产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福利镇山尾精品示范村(福利镇政府供图)

  下好“学习棋”,打牢堡垒桩。坚持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核心要务,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在提质聚力增效上下功夫,培树农村党建示范点2个,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聚焦组织引领,全面推进“镇党委书记+包村领导+支部书记+挂点干部”四级责任机制,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学习强国平台学+主题活动引+红色阵地育”的“3+”学习模式,共帮助120余名党员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组建8支“草根宣讲队”,采取三弦快板、方言说唱、“大喇叭+小广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阳朔县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建设和县域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宣传教育30余次,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村民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在提振精神中打牢“堡垒桩”。

  弹好“治理琴”,提升宜居感。认真总结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经验,健全完善“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网格化管理机制,将16个行政村划分为145个网格并设立党小组,组织86名村干部、3支驻村帮扶队、408户党员中心户下沉网格,切实把基层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骨干嵌在网格上、农民群众聚在网格上,有效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引领作用。以“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为抓手,清理沟渠、拆除危旧房、修整荒地、统一规划立面围墙、打造庭院“三微”,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山尾村等精品示范村,完成社门山、留旗等78个基本整治型,绛村石排脚等8个设施完善型,八分榨、山尾、羊角山、道山等4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打造“颜值”与“灵魂”兼具的乡村风貌提升示范村,在乡村建设中提升“宜居感”。

  握好“富民笔”,鼓起钱袋子。坚持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产业项目创收一批、盘活资产增收一批、股份合作扶壮一批的“三个一批”务实举措,大力发展村集体与农户双赢型建设项目6个,全镇1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探索建立“党建+生态农业”长效机制,大力推进黑皮果蔗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协同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目前,福利镇蔗香甜园核心区种植面积3200余亩,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创新“特色农业+旅游”发展模式,龙尾村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种植,以“红心猕猴桃采摘”休闲旅游为特色,通过“冷库保鲜+电商销售”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做到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与产业脱贫有机结合,目前猕猴桃种植面积已从2018年的50亩扩大到250余亩,以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成果,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在产业发展中鼓起“钱袋子”。

  绘好“民生画”,彰显硬担当。结合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和党员积分管理,实行“三诺两评一通报”机制,党员干部承诺事项完成后,以“党员干部自评+群众考评+领导点评”方式进行评议,并以评议通报会为“擂台”对承诺事项办理情况和评议情况公开通报,形成“百姓提事、代表议事、组织办事”的工作闭环。全面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集中办公等制度,结合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行“一窗式受理”、为民直办代办等服务,在优化服务中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党员与困难党员、群众等弱势群体结成“N+1”“1+N”帮扶对子,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联动“朋友圈”,组织开展“防汛救灾”“防电信诈骗”“健康义诊”“抗击疫情”等服务活动,织牢党群一张网,帮办实事好事120多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0多起,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解决实事中彰显“硬担当”。

  通讯员:李晓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