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利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守“兴水利 惠民生”的初心使命,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深入推进水利改革,不断强化水利行业监管,让刚刚过去的十年成为水利设施能力提升最快、防灾减灾成效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为灵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甘棠江壅水活动试验坝
党旗领航向,水利竞风流
党旗引领,阔步前行。十年来,县水利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顺势而上,奋发作为,不断提高水利工作能力,壮大干部职工队伍,在水利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描绘水利事业壮丽新篇章。
县水利局倾力打造“不忘初心兴水利 牢记使命惠民生”党建品牌,依托水利局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保护母亲河”“访民情、解民忧”“水利暖童心”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近百名水利志愿者,用双手编织出保护母亲河、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爱心助学的暖心故事。
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大兴民生水利,改善三农环境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十年来,我县持续加大民生水利建设投入,以构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不断强化民生水利保障。
实施了九屋片区、潭下片区、大圩片区、潮田大境片区“五小水利”设施建设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片区水利条件,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十年来共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100处,合计完成投资16965.24万元。完成了漓江、甘棠江、桃花江、潮田河、黄沙河等5条河流共16段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合计完成投资9694万元,综合治理河长17.65公里,保护人口4.42万人、耕地4.81万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潮田乡南圩村大树底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呵护江河湖库,共享碧水蓝天
我县按照“求真务实、稳步推进,卓有成效”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河长制体系构建、宣传引导、协助联动、执法监督等工作,建立起了“体系完善、责任明确、群众参与、上下联动、治理有效”的河长制工作机制,科学保护漓江,创建美丽幸福河湖,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家园。
通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重大改革举措,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和积极作用,重拳整治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水空间,严格保护水资源,加快修复水生态,大力治理水污染,水域卫生、河湖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河湖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全县江河湖库水质全年达到Ⅲ类水以上,主要河流岸线完整自然,河道畅通,基流常年得到保障。
拆除九屋黄梅违规拦河坝
防汛抗旱,保一方平安
我县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牢固树立 “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思想,毫不松懈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各项工作,坚决守住水旱灾害事故安全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我县获评2021年度广西山洪灾害评价优秀县。
建设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做好山洪灾害预警基础设施建设。10年来,建设了水库水位站28个、江河视频监控站13个、自动雨量站20个、自动雨量报警器20个,认真落实汛期 24 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十年来,向上级申请水毁建设资金1945万元,保护人口4.5万人,保护耕地6万亩,确保县域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确保了江河安澜和社会安宁。
组织抢险救灾应急演练
水利扶贫润民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县水利局通过强化后盾单位责任意识,优化政策供给,着力推进联系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所有贫困户脱贫,南圩村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贫困村产业得到了发展,群众生活得到了提高。县水利局多次被评为“灵川县脱贫攻坚先进后盾单位”、荣获桂林市“十三五”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帮扶联系的潮田乡南圩村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潮田乡南圩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县水利局将重点谋划支撑区域战略发展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项目,重点对加快补齐防洪、供水、水生态、信息化等四个方面短板以及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开展规划,提出与构建完善我县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措施,满足人民群众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迫切需求,建设人水和谐的幸福河。
通讯员:易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