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县区

永福县:因地制宜创新研学模式,拨动“双减”与乡村振兴共振弦

永福县教育局2719

  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果蔬种植园、拓展活动场……走进永福县崇山研学基地,处处皆风景,徐徐入画来。近年来,永福县罗锦镇崇山村依托古村落的传统文化,探索“研学+”新模式,打造崇山研学基地学校,推动“双减”课堂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知行合一,体验人间烟火

  “我看到稻谷了,去掉壳,里面就是大米。”“我去摘了香瓜、豆角。”……近日,永福县教育局局长宾正娟又来到崇山研学基地实地检查指导工作,耐心地听着正在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兴奋地说着自己得意的劳动收获。

孩子们在崇山研学基地种植园摘豆角

  据介绍,研学基地开设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课程,让孩子自己动手种菜、收菜、煮菜;割稻谷、晒稻谷、烧饭;和面、包饺子等。这类课程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农耕生活的辛苦与乐趣,感受到人间烟火的琐碎与美好。

  “假期的活动可以开设行军露营、烧铁锅饭等红色系列体验活动。孩子可以自己到种植园里自由地采摘食材,自创菜式……”宾正娟详细了解了基地的近期活动情况,特别关注了暑期夏令营开展的课程,并提出建议。

  传承保护,点亮特色课程

  崇山研学基地所在的罗锦镇是中国彩调发源地,素有“彩调之乡”的美誉。学校根据当地特色,特别设置了彩调传习、崇山书画两门课程,颇受学生的喜爱。

  在教学区里,孩子们正唱着彩调《十月花》,“四月里来四月花,家家户户把田粑。粑田耙出千条路,姐妹唱歌把秧插……”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唱出的彩调别有一番风味。

  崇山研学基地学校副校长罗念介绍,学校2021年9月开始运营以来,就将“彩调研学课”设立为常设课程,每周固定开设两节课程,特聘永福文化局彩调文化馆的吴老师作为专家导师,引导孩子们通过看、听、学、做、练等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刻体会非遗艺术彩调的魅力。

近日,永福县教育局局长宾正娟又来到崇山研学基地实地检查指导工作

  研游一体,感受人文古韵

  永福县崇山村系清朝乾隆时期清代被誉为“梅花圣手”的著名画家李吉寿的故里,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数百年来,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的美誉。

  学生行走在古宅院里,踏在青石板上,欣赏图刻如意、梅花的格扇门窗,感受世称“画笔如林”画家群体的魅力,以及“梅花圣手”李吉寿笔下梅花“虽不着色,但或风摇枝影,或月映枝头,或云护烟笼,或雪光相衬,再加以柔枝老干,变化穿插,真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其妙;走进李氏宗祠,观看用石料组成的硬山式三角形封火墙、青瓦、青砖墙、墙基,聆听李吉寿孝顺父母、与兄弟相互友爱,不贪私财的故事。

  研学火爆有效带动了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除了收取土地流转租金外,还能够售卖土特产、瓜果蔬菜等产品,实现增收致富。”崇山村党总书记莫红日介绍。

  据了解,崇山研学基地学校从2021年9月揭牌至今,总计接待学生团队38批次,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崇山村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30万元。

  通讯员:严玲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