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残疾人创业,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金宝乡大水田村张家平身残志坚,努力和命运抗争的故事被家乡父老乡亲口口相传,他靠着双手不仅“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还带领乡亲父老一起发家致富。
张家平在工厂指导员工生产(戴宗富 摄)
张家平幼年腿部受伤导致残疾,身体行动不便,成年后为了分担家庭的负担,他到新村竹席厂打工,也在外开过出租车,还回家种过金桔,但多年来一直萦绕他心间的梦想是创业办厂。
2020年,张家平萌发了回乡创办衣架厂的念头。当时,身上只剩一万块钱,怎么办?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找亲戚朋友借,凑齐了三十万元,引进了一条衣架生产线办起了衣架厂。
万事开头难,起初,由于衣架品控不成熟,导致生产出来的衣架残次品较多,产品在市场上没有销路,工厂到了举步维艰的程度,家人们都反对衣架厂再开下去。
“家平呀,你这个衣架厂莫办了,这样亏下去,何时是个头呀?”一些好心人这样劝他。可是,张家平确说:“厂子里的几个残疾人都靠着这份工作养家糊口,我如果不办了,他们怎么办。”订单数量不够多,他就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新来的工人手艺不够熟练,他就亲自手把手教……经过两年的经营,张家平通过考察和学习,不断创新技术,提高生产工艺,他生产的衣架品质越来越好,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张家平说:“都说创业有风险,那我就要把这个风险降到最小!园区这边交通便利,熟练工人多,原材料丰富,还有政府的政策扶持,驻村工作队员经常帮我宣传衣架产品,我的小厂房生意越来越红火,年产值达到160多万元。”
残疾人诸葛玉兰说:“我来厂里上班,这里离家比较近,一个月收入也有两三千元,让我们残疾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家里补贴家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张家平自身有残疾,他知道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为大家找到一条谋生之路成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事。如今,张家平正着手推动越翔衣架厂生产线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规模,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戴宗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