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说说桂林的兔板路

桂林晚报2411

  福

  “其毛春素,纤毫秋黑。点缀五采,渐染粉墨。盖久隐时见,应世德也;徐疾备体,达消息也。资质皓朗,民之则也。被白含文,好无极也。”一首《白兔颂》,道尽了晋代文人对兔的喜爱。

  今日,是癸卯年正月初一。从今天开始,就正式进入了兔年。这个兔年,因为集双春年、黑兔年(按照天干地支配以五行排序,癸水为黑)、闰二月于一身,下一次这三大元素一齐出现要等到3283年了,因此今年有着“千年一兔”的说法。

  在虎啸辞岁去、兔跃迎春来之时,讲一讲桂林与“兔”有关的小故事,祝各位读者在新的一年中喜乐平安,诸事顺遂!

  “兔宝宝”更受桂林父母青睐

  在十二生肖中,温顺善良、可爱聪明的兔子排在第四位。古人认为兔为瑞兽,白兔为瑞,黑兔为祥。《新唐书》中,也有“赤兔为上瑞”的文字记载。孩提时,有谁没有听过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偷吃灵药后飞升奔月,月宫中有捣制长生不老药的玉兔,还有砍伐桂花树的吴刚。“金乌箭疾,玉兔梭飞”、“袅袅天风吹玉兔”、“彩云散尽明玉兔”……“玉兔”也因此成为月的美好代名词。此外,“兔”还是中华文化中星宿和月份的指称。古人将辰星称之为“兔星”,闰八月在民间也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叫做“玉兔重生”。

  


  兔年,绘一对兔儿爷门神,愿天下喜乐安宁。何紫萱 /绘

  一系列美好的寓意,让兔这个生肖成了许多父母的“心头好”。据1999年、2011年的《桂林年鉴》记载,不少桂林人选择了在兔年生“兔宝宝”。1999年,全市总人口比上一年增加1.9万人,年内出生了36938个“兔宝宝”,其中男兔宝1.9万余人、女兔宝1.7万人。而相比较之下,1998年的虎年,“虎宝宝”仅为1.3万余人。2011年,全市出生了54531个“兔宝宝”,其中男兔宝2.8万余人、女兔宝2.5万余人。

  地名中的兔

  在市民政局地名办提供的地名系统中,记者查阅到,带“兔”字的地名在我市1市10县6城区十分稀少。三个带“兔”字的地名均集中在兴安县,分别是兔子塘村、兔场村、玉兔望月山。

  说起兔子塘村,还有一段关于红军长征时的壮烈历史。1934年11月底到12月初,数百名红军战士牺牲在了兔子塘山顶上。当年,13岁的兔子塘自然村村民谭新姑目睹了红军与敌人在此激烈交战。很多将士就牺牲在行军途中,到处都是红军的遗体,有的倒在路边,有的倒在水塘里,场面极其悲壮。后来,村民一起把牺牲的红军将士掩埋了。

  至于桂林为何以“兔”命名的地名这么少,大概率与兔子分布的地域有关。古时,兔子的出没地区多半在我国黄河流域和大西北草原。岭南一带的兔子比较罕见,在宋代范成大所著的《桂海虞衡志》“志禽”和“志兽”中,记载了当时桂林有稀有的孔雀、鹦鹉、乌凤、锦鸡、翻毛鸡、灰鹤,甚至有大象、大理马、风狸,就是没有兔子。可见兔在岭南的确少见。

  


  由我市手工艺人李苛原创设计并手工缝制的兔年吉祥物——兔儿爷和福兔。

  如今,当年“稀为贵”的兔子在我市已经遍地可见。小朋友们想看兔子,可以到动物园或者商场里的萌宠区。如果想养兔子宠物,也可以到花鸟市场购买。在兴安县、平乐县、象山区、临桂区等县区,均有大型的兔子养殖基地。养殖的兔子品种多且繁,有新西兰白兔、肉兔、塞北兔、比利时兔、青紫兰兔等等,村民们靠萌兔“蹦”上了致富路。

  桂林文艺作品中的兔

  尽管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岭南“一兔难求”,但却不妨碍桂林人对兔子的喜爱。在桂林本土文学戏曲作品中,“兔”元素还真能找出一些。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往东升。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是嫦娥离月宫……”在桂剧《贵妃醉酒》中,唱词中就出现了“兔”元素。桂剧又称为“桂林戏”、“桂班戏”,是广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始于明末清初。桂剧与徽剧、汉剧、湘剧、祁剧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属于皮黄系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类桂剧代表性传承人罗桂霞,就于1953-1960年期间多次饰演过《贵妃醉酒》中的贵妃,惊艳众人。桂剧的声腔以“弹腔”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以及杂腔小调。老一辈的戏曲人特别讲究,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桂剧演出,在上台前都不会喝一口水。真想喝水只能漱一口就吐掉,因为喝水以后唾液被稀释,声带会肿,声就不圆滑了。

  


  刻于弹子岩的宋代理学家詹仪之的一首诗。诗题为《题寻源桥》,里面有“兔”元素。(资料图片)

  而在桂林众多的摩崖石刻中,有一处带有“兔”元素。这处带“兔”字的石刻,与南宋理学家詹仪之有着密切关系。詹仪之,何许人也?历史记载,詹仪之于淳熙五年、淳熙十年两次出任广西,任静江军府(桂林)事兼经略安抚使。在桂林,詹仪之不仅肩负着讨安化蛮蒙光渐等寇的重任,还要推行盐钞法、修筑桂林城池等等。闲暇之时,这位大理学家也醉心于桂林山水岩洞,并留下了十余处岩壁题名。

  


  宋代理学家詹仪之。(资料图片)

  淳熙十四年重阳当天,詹仪之与朋友一起来到弹子岩,为新建成的寻源桥剪彩,并且在岩壁中留下了一首《题寻源桥》的诗。全诗如下:“此去尧山路不迂,深藏宝货万人趋。刍荛雉兔元无禁,杞梓楩楠惟所须。琢就琼瑶堪策杖,欲穷源本勿它途。神灵当轸济民念,约束龙蛇戒不虞。”

  除了詹仪之,著名诗人范成大也曾经在桂林留下了一首带“兔”的诗。这首诗从标题到内文都很长,诗题为《初发桂林,有出岭之喜,但病余便觉登顿,至灵川疲甚。自叹羸躯乃无一可,偶陆融州有使来,书此寄之》。全诗为:“桂林独宜人,无瘴古所传。北客守炎官,恃此以泰然。堂高惬宴坐,讼简容佳眠。不计身落南,璇柄三回天。今朝遂出岭,欢呼系行缠。罝兔脱丰草,池鱼跃清渊。那知多病身,久静翻怀安。长风荡篮舆,帘箔飘以翾。灵泉路吃蹶,仆夫告頳肩。我亦头岑岑,中若磨蚁旋。走投破驿宿,强饭不下咽。兹事未渠央,万里蜀道难。十年故倦游,况乃成华巅。蚕老当作茧,不茧夫何言。”

  乾道七年,范成大受命出知静江府(广西桂林),这就是“南宅交广”之行。第二年的腊月七日,范成大从家乡苏州出发,南经湖州、余杭,至富阳而入富春江。在余杭时与远送而来的亲友依依不舍地道别。他自述:“分路时,心目刲断。世谓生离不如死别,信然。”由于乳母病重,范成大不得不将其留在余杭。除夕之夜,范成大在船上度过,看到“雪满千山,江色沈碧……不胜清绝”。

  就这样一直走水路,溯富春江,一路经桐庐、上饶、宜春、湖南等地。直到三月十日,范成大才抵达桂林。算起来,已经在路上走了三个月,水路、陆路加起来超过3000里。范成大索性将这次长途记叙下来,并且取名为《骖鸾录》。名字据考证来源于韩愈咏桂林的一首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

  范成大在桂林留下了不少文学作品,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是地方志《桂海虞衡志》。这首《初发桂林,有出岭之喜,但病余便觉登顿,至灵川疲甚。自叹羸躯乃无一可,偶陆融州有使来,书此寄之》,便是一首即事感怀诗。从诗句中可推测,此诗写于范成大离桂之际。“桂林独宜人,无瘴古所传”,在桂林呆了三年,范成大从最初听别人传闻岭南多瘴气的惶恐,到真正发现桂林的气候其实很宜人,打破了中原人对桂林乃至广西“炎荒”、“瘴气”的偏见。但由于岭南条件在当时有限,对于旅桂的宋代官员来说,都并不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范成大而言,中年南行,体弱多病,身在异乡的愁闷显然更多。因此,尽管桂林气候不错,风土人情也浓郁,范成大在离桂之时,仍旧表现出了欣喜之情:“今朝遂出岭,欢呼系行缠。罝兔脱丰草,池鱼跃清渊。”但是,由于要马不停蹄地赴任四川,范成大在诗歌后半段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观,认为人身不由己,漂泊四方。

  民俗中的兔

  古董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见证者。在兔年到来之际,记者寻访了多位本地收藏家,可惜“寻兔不遇”,这也侧面印证了古代岭南之地兔子并不多见。

  


  兔年,绘制一对兔儿爷门神,愿中华喜乐安宁。何紫萱/绘

  桂林陶瓷协会主席潘宁介绍说,他所收集的20万片瓷片上有“兔”元素的目前仅有景德镇的瓷器,并且是明清时期的。桂林本土陶瓷中有兔纹的尚未发现。

  而日前在东西巷的“八桂风物”展示馆中,壮锦文创设计师、壮锦非遗文化传承人、锦元和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李岢,正在用最传统的一针一线制作福兔和兔儿爷。手头上的订单源源不断,她得赶在新春来临前给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的客户做好寄出,哪怕是挑灯夜战。

  大而飘逸的耳朵,圆滚滚的身子,憨态可掬的神态,李岢的福兔从设计打样到缝制成型,都坚守着民间手艺人的初心。由于嫌初版的兔儿不够大,缝制后效果不够好,李岢几易其稿,还专门跑到博物馆学习唐代的兔子造型,再将敦煌壁画中的色彩运用在设计中。为了让外界一看到福兔就想起桂林,想到广西,李岢大量运用了壮锦等民俗元素。李岢随机抽取了一个福兔,兔身是红色的壮锦制成,上面有双色提花,纹样有两种,对鱼和燕子。对鱼代表着年年有余的祝福,燕子代表着春天和希望美好寓意。两种纹样交织,寓意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李岢说,埋头缝制一只福兔所花费的精力并不少。尽管已经熟练,但仍需要一天半甚至更久的时间。为了让针脚更加平整,李岢采用了回针缝代替传统的平针缝,无形中又为制作增加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手工制作的环境也并不是完全安静的,成群结队的游客、路人经常会“闯入”店中,李岢就得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前去介绍。碎片化的缝制,对于手工艺人来说是很磨练心气儿的。有时候心不定,就会反映到缝出去的阵线上。因此,以手抵心的境界,没有三五年沉淀是下不来的。

  李岢说,自己已经从事手工艺行业四五年,但还感觉不够,希望自己再多沉淀和磨练几年。“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在三年内,我能够设计完成十二款与当年相对应的手工生肖吉祥物,让外界看到桂林也有精致而富有内涵的民族文化产品,不断将非遗文化与工艺发扬光大。”

  每年春节前夕,我市小画家何紫萱都会和父亲何肖桂一同,着笔墨纸砚,用最传统的方式画年画、写对联,然后父女俩再郑重其事地挑一个好时辰,将自己一笔一划画好的年画和对联贴上。年前,奥密克戎病毒肆虐,两人商量着画起了民间的兔儿爷,并且将颜色涂得很酷,希望兔儿爷能“镇”住病毒,并且给神州大地带来吉祥。

  博物馆里的兔

  在兔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之时,“大展宏‘兔’——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于近日在桂林博物馆开展。该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联合生肖文化传播联盟、河北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桂林博物馆等全国52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并于2023年农历新年期间在全国百余城市博物馆和公共文化空间同步推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是一个美誉度超高的动物,它荣膺十二生肖之列,不仅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未来愿景紧密关联,还被传说为月神之属。唐代诗人蒋防《白兔赋》赞其“皎如霜辉,温如玉粹。其容炳真,其性怀仁”,诸般美德与智慧,神奇、超凡的精灵化身,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之中。

  这次展览甄选数百件以兔为题材的文物、艺术品和珍贵标本的图片,分为“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迷踪在旷野,讲述自然生态中的兔”“千古寄明月,展现历史文化中的兔”和“霜辉映凡尘,展示民俗文化中的兔”四个部分。透过生肖兔“吐春开物、丰衣足食”的吉祥寓意,为大家献上癸卯兔年的美好祝福和寄愿,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精神底蕴。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韦莎妮娜)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