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生活帮

冬季旅游热!出境游玩留心这些境外传染病→

广西新闻网2037

  1月20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通知

  2023年2月6日起

  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

  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

  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

  不少网友直呼:终于等到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按捺不住出国旅游的心

  不少人将出境游重新提上日程

  但需要提醒

  出境游除了要防范新冠病毒感染

  还要警惕其他传染病疫情

  一起来复习一下

  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传染病

  ↓↓↓

  01警惕呼吸道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症状

  发病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防护措施

  1.已经感染和尚未感染新冠病毒人员,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习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不仅可以预防新冠感染,也可以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2.倡导错峰出行,已经感染、尚未转阴之前,建议不外出、不旅行。

  3.未感染过的人员及其家人要做好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做好居家隔离、不外出,有条件者自行抗原检测,必要时,及时就医。

  4.处于恢复期的人员,要注意生活起居的调理,作息规律,饮食合理、有营养,注意保暖。减少长途旅行,持续有新冠相关症状或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5.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条件人员,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确诊感染者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

  6.赴境外旅行人员,提前查询目的地的防控管理政策和措施,做好相关准备。

  7.旅行结束后,返回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02警惕蚊媒传播的疾病

  疟疾

  疟疾是我国大陆报告的病例数最多的境外输入性传染病,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症状

  疟疾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和寒战,通常会在受感染蚊虫叮咬后10—15天发病,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器官并发症甚至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疟疾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约有2.47亿例疟疾病例,造成61.9万人死亡。目前,疟疾在非洲、东南亚地区广泛流行。

  防护措施

  1.防止蚊虫叮咬。

  2.户外工作或旅行建议穿着浅色长袖上衣、长裤、帽子,减少皮肤外露。裸露皮肤可涂抹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3.避免在早晨或黄昏蚊虫活跃期间在森林和河涧逗留。

  4.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前往这些国家前,应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携带必要的防护药具,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5.出现症状及时就医诊断,根据医嘱用药。不建议个人自行用药。

  登革热

  登革热是我国大陆报告的病例数仅次于疟疾的境外输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登革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登革热发病率最近几十年在全球大幅度上升,目前主要在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等多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

  症状

  研究估计,每年约有3.9亿例登革热感染,其中9600万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症状,如发热,伴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以及出疹等。症状通常在被感染蚊子叮咬之后4—10天出现,持续2—7天。

  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热出血热,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防护措施

  1.同警惕疟疾一样,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2.要先了解目的地疾病流行情况,如果前往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者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3.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4.一旦身体不适,出现发热、头疼、关节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5.就医时应主动告知医生外出史,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黄热病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

  症状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黄疸、肌肉疼痛、恶心、呕吐和乏力,一小部分感染病毒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症状,如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热病”的病名便由此而来),尿色深以及腹痛并伴有呕吐等,甚至死亡。

  防护措施

  1.疫苗接种是预防黄热病最重要的手段,前往黄热病流行国家的旅行者应提前预约接种疫苗。

  2.防止被蚊虫叮咬。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它通过蚊子传播,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之列。

  基孔肯雅热已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的60多个国家得到确认,其中亚洲和美洲是受基孔肯雅热影响最重的地区。

  症状

  患者通常在被叮咬后4—8天发病,症状为突然发热,伴有严重的关节痛,关节痛通常持续几天,但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几年。由于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等症状类似,病例可能会被误诊。

  目前为止,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办法,也尚无可预防的疫苗。临床治疗以退烧和镇痛为主。

  防护措施

  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国家和地区的人群应:

  1.出国前可向当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旅行健康咨询,了解该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

  2.尽可能住在装有纱窗的房间内。

  3.户外活动时穿长袖上衣和长裤。

  4.使用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

  旅游返回后仍需做好健康监护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做自我健康第一责任人

  愿大家

  平安出发 健康归来

  来源丨中国疾控动态、上海疾控、健康杭州、

  江苏寄生虫病防治、12360海关热线、

  天津海关12360热线、广西疾控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