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委书记贲黄文(左三)带队调研工业园区建设及招商企业落地情况。(兴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兴安县县长韦远明(右二)带队调研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文捷 摄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开局之年。
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前行精神,让兴安县在攻坚克难中一步一个脚印,写下了不平凡的故事。直面挑战、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勇毅前行,兴安县各项工作逆势而进,在重大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回望2022年,兴安先后获得“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自治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荣誉,被确认为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
据统计,兴安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7%、5.5%。
倾力招商挖潜力
项目投资上新阶
挖掘各种招商优势,组建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林产品深加工、文旅康养五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和三个招商小分队,拟向长三角、粤港澳、西南地区全面出征,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日前,在一场振奋人心的誓师大会上,兴安县将“项目为王”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2022年,该县统筹推进的149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2.15亿元;共举行5次29个重大项目的集中开竣工活动,其中9个项目相继竣工,20个项目开工建设。
立足兴安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兴安县全年开展考察招商、综合招商、专题招商活动共9次,20余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全年实施境内区外项目97个,完成区外境内资到位资金103.62亿元,占市级下达任务的172.7%。在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桂林签约专场,兴安县代表桂林市作招商宣传推介。
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简易办”等多项便捷、优惠政策,在县工业园区设立全市首个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站,为进驻园区企业全程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全年共协调解决工业企业各类问题244个,兑现企业发展扶持资金4000万元,减税降费达1.46亿元。
“三大振兴”齐推进
同频共振增实力
优化工业布局和园区定位,兴安县规划并逐步建成城西、溶江、界首三大产业园,构筑“一带三园四集群”工业发展新格局。该县实施“标准厂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电力设备产业园、碳酸钙科技产业园、汽车部件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土地收储522亩,建成标准厂房16.3万平方米。做强做优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林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成功培育规上、限上、“专精特新”企业18家,获评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2亿元、工业增加值17.5亿元。
通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兴安实施“防返贫守底线”“万企兴万村”行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两高于”等关键环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同时,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米袋子”“果盘子”“菜篮子”工程,全面推行“田长制”,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47.83万亩、水果种植34.1万亩、蔬菜种植29.78万亩,一产增加值增长7%,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持续加速,葡萄、柑橘、生猪等传统产业不断做强做优,草莓、大棚果蔬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副产品产销渠道不断拓宽。
今年春节假期,旅游行业快速恢复,兴安县部分热门景区和热点城市出现人山人海的场景。
2022年,兴安县主动融入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战略,围绕“古韵灵渠·红色兴安”和“讲好长征故事,打造世遗品牌”主题,做好湘江“红”、山水“绿”、灵渠“金”、丰收“黄”文旅融合文章,全域旅游不断壮大发展。全年接待游客759.7万人次,旅游消费77亿元。
“建管”联动靓县域
形象内涵焕生机
安居方可乐业。作为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住什么样的房子往往是决定一个家庭幸福与否的重要指标。2022年,兴安实施“大县城”战略,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完善城南新区基础设施,拓展城北新区,加速灵渠片区建设。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强化市容、交通秩序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治顽疾”专项行动。此外,兴安成功获批全区首个县级城市更新项目,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成效明显,改造老旧小区19个,被自治区评为优秀等次。
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投入资金543万元,完成33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受益人口1.2万人。加快“三项工程”项目建设,完成自然村屯道路硬化、路面提升、安全防护共148公里,完成兴安至黄关、兴安至界首等5个路面提升项目建设任务。成功申报2022年度广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创建项目。
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打造村级集体经济数字生活实验室试点项目3个,深挖兴安历史文化内涵,成功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预备名录。
治理保护强生态
碧水蓝天优人居
“径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易,篷窗买酒便。”渠水清亮、垂柳幽幽、小桥流水、游人如织,鲜活地再现了清代著名诗人苏宗经描述的南渠盛况。
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兴安县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率先在全市建立“田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不断强化漓江、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灵渠水系保护,连续七年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评中荣获全市第一。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优良率达94.2%。
侦办涉林、涉环境刑事案件137起。强力打击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有力维护开采秩序。扎实开展打击非法制砂打砂专项行动;及时处理灵渠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污染问题,推进锰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置工作;竭力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清退整改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建设水电站2个,顺利通过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
社会事业铸保障
百姓生活享幸福
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全县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4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1.76%以内。稳步提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救治服务水平,县人民医院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建设项目、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顺利竣工投用,县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
全力改善办学条件,配足配优师资力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造项目22个、完成16个,新增教师155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县公共实训基地正式投用。全年各项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29.26万人,社会保障类支出4.97亿元,兴安被评为“全区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试点县”。
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平安兴安、法治兴安建设不断深化。落实“三官一律”进社区、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电信防诈、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全县刑事、治安警情连续四年下降,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经验获国家禁毒委批示表扬并在全区推广。兴安县获2022年全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先进单位一等奖,在全区、全市2022年社会安全稳定动态考评工作中均排名靠前,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以上。
通讯员:蒋甲济 肖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