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名在泰国旅游的广西网友
发布了自己用壮语
在当地买榴莲的视频
视频中
她全程用壮语和泰国老板对话
沟通交流无压力
哈哈
壮族朋友你听懂了吗?
反正日报哥听懂了
这条视频火了之后
许多网友被震惊到了
会说壮语真的可以在东南亚国家
“畅通无阻”吗?
也有广西网友表示
完全听不懂↓↓
还有外省的网友
说听懂了
真是语言小天才↓↓
难道壮语和泰语
真的很相似?
去泰国旅游的话
可以实现
壮语和泰语无障碍交流吗?
对此
有网友分析——
随着该视频的爆火
有网友专门录制了
壮语和泰语的对比视频
来来来
语言小课堂学起来!
顺便也可以当做你的泰语听测~
如此看来
两种语音似乎还真的
挺有“渊源”
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东南亚语言文化学专家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游辉彩
接受了广西日报-广西云记者的专访
为大家答疑解惑
↓↓
游辉彩教授:从语言系属上看,壮语与泰语是同源的。两种语言基于地缘关系、语言特征、民族文化交流历史等因素,被著名语言学家李方桂纳入汉藏语系侗台语族台语支。
简单地说,壮语与泰语在语言关系上属于同一家族,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明显的是两者拥有一批同源词。所谓的同源词,就是语音相近、语义相通的词汇,比如人体词“脸”“手”“脚”“肝”“胆”“肺”等,自然环境或自然现象词“天”“地”“水”“土”“树”“风”“雨”“雷”等,基本动作词“吃”“睡”“走”“打”“骂”“来”“去”等,性状词“好”“坏”“黑”“白”“甜”“苦”“轻”“重”“多”“少”等,亲属称谓词如“父”“母”“儿”“孙”“兄”“妹”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词汇。
此外,两者的语言表达逻辑也有相似之处,比如“我吃饭”“我去买东西”等,都是按“主-谓-宾”顺序表达;“一朵美丽的花”“绿色的菜”等,都是按“中心语+修辞语”表达,与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视频中的游客到泰国购买榴莲,采用了简单的词对词的交流,这些词属于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同源词,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并达成有效交流。但事实上,壮语和泰语的同源词在泰语词汇中的比例并不高,预估只有20%—30%。泰语受到印度文化、高棉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共同影响,还杂糅了大量的巴利语、梵语、高棉语、汉语等,语言表达逻辑也比较复杂,会说壮语的游客在很多场合下还是无法顺畅地使用壮语与泰国人交流的。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
也是文化的化石
两种语言相似或相通
必然能促进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随着中国—东盟关系
不断走深走实
双方民众从有温度的
“面对面”交谈
走向情感沟通更紧密的
“心连心”
来源丨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记者 黄熙 梁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