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动态

全州: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促振兴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3081

  本报讯(记者陈静 通讯员邓琳)八月全州,禾美稻香。随着35万亩早稻归仓入库,全州县18个乡镇的特色产业“多点开花”,蔬绿果熟,迎来硕果累累。连日来,在全州县龙水、才湾、绍水等乡镇,当地村民正在11万亩即将先后成熟的中稻田里排水捕促肥硕的禾花鱼,品质上好的禾花鱼市场售价每公斤超过100元。

  两河镇源东村委岔口田村村民蒋平高一家正在田间忙碌着,看到肥硕的禾花鱼,蒋平高虽忙碌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他种植的中稻每亩水稻的产量可达1200斤左右,同时,每亩稻田还可以收获40-50斤左右的禾花鱼。按照目前每斤45元的市场价,每亩稻田的禾花鱼还能另外为他带来1200元左右的收入。

  全州一直有在稻田里放养禾花鱼的传统习惯,“全州禾花鱼”也是该县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稻下养鱼、鱼食禾花、也食昆虫、鱼粪肥田,这种“鱼稻共生共长共产出”的绿色生态特色农业,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量和产出值。据记者了解,全州县每年利用早中晚稻田养殖禾花鱼的面积超过28万亩,这种“稻+渔”特色种养产业能直接为全县群众带来人均300元的经济收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蒋平高一家的增收是全州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缩影,该县通过“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示范引领”,不断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触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全州县在做好27.1万亩金槐种植、28万亩“稻+渔”种养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发展东山猪、石塘生姜、文桥小麻鸭、安和香芋这些国家级地理保护农产品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外,按照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的原则,今年1-7月,全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19家,使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达到244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8家,带动和辐射全县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同时,全州县积极发展壮大“菜篮子”,引导群众发展芹菜、食用菌等“短平快”设施特色农业产业超过10万亩,年产量20余万吨,直接为群众带来11亿元的经济收入,不断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全州县已形成东山云雾茶、蕉江红堤、安和芋头、两河桃李、咸水柑橘、绍水食用菌、枧塘葡萄、白宝红辣椒等“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种养产业近50个。

  为了让全县特色农产品种得出、种出优、卖得了、卖得好,全州县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坚持高位“推”动,政企“联”动,良“种”驱动,全链“拉”动,高质量续航“电商+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模式,让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走岀去,不断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使全县特色产业在“强起来”的同时,带动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