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假褐云斑鹅膏 兴安一家6口被毒倒
蘑菇有没有毒靠看“脸”? 危险!
近日,兴安县界首镇一家人食用野蘑菇“伞把佬”后中毒,致2人死亡4人住院。桂林疾控部门介入调查,初步判断是误食了毒蘑菇假褐云斑鹅膏。
据记者了解,当地人爱采摘野蘑菇“伞把佬”食用。“伞把佬”与致人中毒的假褐云斑鹅膏高度“撞脸”,一不小心就会混淆,采食需特别慎重。如果发生误食,需立即就医。
采食野蘑菇后多人中毒
9月13日,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郭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兴安县界首镇人,8月31日至9月2日期间,家人食用野蘑菇“伞把佬”两餐至四餐不等。9月2日晚上,他的父亲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没过多久,他的妻子也出现呕吐、腹痛症状。郭先生带他们去兴安界首骨科医院门诊就诊。经过医生诊治,他的父亲症状得到缓解,但妻子呕吐症状没有缓解。9月3日上午,他带着父亲和妻子来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郭先生说,一开始,他和家人都没有往是否误食毒蘑菇上想,因为“伞把佬”他们不是第一次吃,从小到大,他和家人都吃过很多次。并且,这次的“伞把佬”是他妈妈采摘回来的,在她采摘之前的几天,同村已有不少村民也去那里采摘“伞把佬”回家食用。后在医生仔细询问下,再结合他父亲和妻子相关检查结果,才确定是误食了毒蘑菇。郭先生的父亲和妻子因为病情重,均住进ICU接受治疗。其中,在郭先生父亲的病情介绍中,医生写道:“患者病情为重,多器官衰竭。”
9月6日上午和9月7日下午,郭先生的岳母和母亲分别在家中猝死,医生初步诊断死因与食用毒蘑菇有关。
由于郭先生和他6岁的儿子相关检查指标异常,他们也一同住院接受治疗。在郭先生及其父亲、妻子和儿子的疾病证明书上,记者看到医生诊断结果中都写有“毒蕈中毒”,毒蕈即毒蘑菇。
9月13日,经过治疗,郭先生父亲和妻子病情好转,均已转入普通病房。
误食的毒蘑菇是假褐云斑鹅膏
食用“伞把佬”怎么会中毒?不仅郭先生及家人感到不解,不少当地村民也感到很困惑。当地村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伞把佬”是一种较常见的野蘑菇,它们长在松树林里,一年当中很多月份都有,基本上只要闷热的天气持续几天,“伞把佬”就会长出来,“伞把佬”有爆炒和做汤菜两种吃法。
大家都知道野蘑菇没炒熟也是会中毒的,那是不是“伞把佬”没有煮熟的原因?8月31日至9月2日,这三天的菜都是郭先生的父亲炒的,他告诉记者,他也知道野蘑菇没炒熟会中毒,为此,他在对“伞把佬”进行爆炒和做汤菜的时候特别注意:爆炒“伞把佬”的时候,菇子本身会出水,他怕水不够,还专门加水进去直至没过食材,然后不断翻炒,直到把水炒干;同样,他用“伞把佬”做汤菜的时候,放入的水也是比其他菜要多一些,确保汤水被烧开后,又持续翻滚五六分钟,最后还有足量的汤水出锅。另外,郭先生的父亲还用“土办法”试过,不管“伞把佬”是爆炒还是做汤菜,他都放入两颗蒜米进去,因为他听说用野蘑菇做菜加入蒜米,蒜米是否变色是可以作为野蘑菇有没有毒的依据。他记得很清楚,他加入的蒜米都没有变色。
9月9日上午,桂林疾控中心获悉此事后,立即组织危监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联合调查处置。
事后,桂林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将调查结果反馈给了郭先生。在“病因推断”部分写道:“我中心和兴安疾控中心到野生蘑菇采摘地点湘漓镇烟宝山(白果场)做蘑菇样品采样。经中疾控专家对蘑菇照片进行鉴定,进食的蘑菇可能是假褐云斑鹅膏,该菌中毒以肾衰竭为主,伴有肝损害和心肌损伤。根据野生蘑菇共同食用史、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医院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中疾控对食用的蘑菇种类鉴定结果,此次事件可能为假褐云斑鹅膏引起的以肝肾衰竭为主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伞把佬”高度“撞脸”毒蘑菇 采食需慎重
记者了解到,郭先生及兴安县当地人口中的野蘑菇“伞把佬”,学名叫草鸡枞鹅膏,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它与剧毒蘑菇假褐云斑鹅膏高度“撞脸”。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中毒救治中心主任喻晓东告诉记者,草鸡枞鹅膏是可食用的,但它和另外5种毒蘑菇很像,这5种毒蘑菇分别是假褐云斑鹅膏、隐花青鹅膏、假隐花青鹅膏、肉托鹅膏、淡粉褶鹅膏,它们都是“灰伞伞 白杆杆”。其中,假褐云斑鹅膏有剧毒,属于急性肾衰竭型蘑菇,中毒后具有6-12小时潜伏期,随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1-4天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损害,肝转氨酶升高约为正常值的15倍,反应肝功能中度受损。肾功能损害表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病,表现为少尿或者无尿,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有的心肌酶升高,易引起心脏猝停。
在这5种野蘑菇当中,最难区分的是草鸡枞鹅膏和假褐云斑鹅膏,一般人根本不会辨识,包括广西和湖南在内,全国有多个省份发现有这两种野蘑菇生长,它们常于6-9月份生于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由此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甚至同一棵树下可以同时发现草鸡枞鹅膏和假褐云斑鹅膏,并且从它们表面来看,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用野蘑菇做菜加入蒜米,并以蒜米是否变色来判断野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靠谱。”医生建议,广大市民最好不要采食野蘑菇,如果要食用蘑菇,最好在市面上购买种植的菌菇类。如果发现有食用野蘑菇中毒的患者,最好就近送医治疗,然后在医生的护送下到中毒救治中心进一步救治,如果还有未食用的样品,最好一同带上,以便医生通过菌类了解毒性,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尽早得到有效救治。
记者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