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还在戏称
“00后”整顿职场的时候“10后”已悄然以一种令人震惊的反差形象登上舞台
掌勺颠锅,动作行云流水湖南一小学生帮出摊的父亲下厨炒饭走红网络板书工整,授课逻辑缜密山东一中学生替生病的父亲讲高数课圈粉无数……
图源网络
近段时间,“小孩哥”“小孩姐”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虽然年龄不大,但本事不小明明是小孩,反被尊称“哥”“姐”这些10后到底为何出圈?
图源网络
自古英雄出少年,彪炳史册的小孩子比比皆是。春秋时期,“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战国时期,甘罗十二岁而为秦上卿;三国群英荟萃,周瑜十三岁官拜都督;唐代开科取士,专设童子科选拔预备官员,耳熟能详的成语“自愧不如”,就出自唐人“常自愧不如孩孺”的喟叹。
相较于古代神童的天赋异禀,如今“小孩哥”“小孩姐”走红网络,有些是因“碾压”普通成人的满级技能,有的是因超越年龄的视野格局。最能引发网友共鸣的,恐怕是他们遇事待人波澜不惊的稳定情绪。
01
大学生遇事不决先发个表白墙再说:呜呜呜,我要发社交平台diss回去。
小孩哥们:“说你两句能咋地,别那么脆弱行不行。”
图片来源:@娱小七
02
在人生态度、情感关系、职场工作上遇到问题?没关系,小孩哥方方面面都能给你分析得头头是道,“拒绝精神内耗”“与其指责自己不如埋怨他人”。
图片来源:@小影娱乐
那些成年人都琢磨不透的道理,他们是一点就通、活学活用。
03
被班上同学说穿的衣服丑,小孩哥回头就让亲妈给买一件一样的,“为什么他们说不好看我就不能穿?我就要天天穿,让他看习惯。”
图片来源:@萤火虫娱乐
他们能游刃有余地解决那些令我们费解半辈子的人际难题。
“小孩哥”“小孩姐”不玻璃心、不内耗,反倒用最萌的声音说最狠的话。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孩童的气息,仿佛他们的躯壳里自出生那天起就装着一个成熟的灵魂。
以逻辑碾压逻辑,用魔法打败魔法,把重点放在自洽,而非讨好、迎合别人。如此这般随性洒脱做自己,令不少成年人破防,“长这么大还不如小孩子活得通透”。难怪哲学家周国平会说:“在我心目中,孩子都是哲学家,而在事实上,我从孩子口里听到的含有哲理的精彩的话,也的确比从大人口里听到的多得多。”
高铁上能化解年纪更小的孩子的争吵、电梯里可以大大方方夸奖陌生人、可以大方拒绝父母抛来的“你吃剩下我再吃”的难题、也会有力反驳卖烂瓜的摊主……其实,不少小孩子身上这种超过实际年龄的沉稳成熟,并非是历尽世事的通透,更多还是未受规训的纯真表达。
“童言无忌,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网友的热烈转发和评论中,既有对后生可畏的由衷赞叹,也包含了对这种积极勇敢生活态度的羡慕与敬佩。不少即便遇到不开心的事,也只能“一怒之下怒了一下”的大人们,在“小孩哥”“小孩姐”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小时候也是社牛故事王,长大后成了社恐闷葫芦”“小时候也曾天不怕地不怕,长大后顾忌这顾忌那”。“小孩哥”“小孩姐”的横空出世,从某种意义上也突显了“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难能可贵。
“小孩哥”“小孩姐”长大后还能如此通透吗?这是社交媒体上讨论颇多的话题。有人不屑,“被社会毒打之前,让小孩哥小孩姐在新手村里多待一会儿叭”;也有人看好,“10后注定是整顿社会的一代人”。虽然网友们对成长与成熟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对于“小孩哥”“小孩姐”在一些方面比自己强的认可,以及关于他们的这些开放式讨论,本身就反映了更加包容的价值观。无论年龄长幼,愿每个人都能在寻求精神自洽的道路上,成为最真的自己。
你遇到过“小孩哥”“小孩姐”吗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771-5714731
来 源:人民日报评论(ID:rmrb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