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拥有丰富的山歌文化资源,从一个人、一群人到一代人,山歌声声不息,代代传承。近年来,广西通过“广西山歌传习基地”进校园等方式,把山歌文化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让孩子们学会唱山歌、编山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山歌非遗文化。
言传身教
7岁男孩从小就是山歌迷
在南宁市武鸣区,山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年7岁的武鸣男孩卢奕合的母亲韦秋岑是武鸣壮族山歌自治区级传承人,曾担任过两届武鸣山歌协会主席。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卢奕合自5岁起开始学唱山歌,如今已掌握武鸣东、西、南、北、中每个地域的山歌曲调唱法。
▲武鸣壮族山歌自治区级传承人韦秋岑与儿子卢奕合在台上唱山歌。受访者供图
韦秋岑说,在山歌传承过程中,老带新,一唱一学是最传统的方式。通常,她会编好山歌直接教儿子唱,孩子也领悟得很快。
2023年,卢奕合参加“刘三姐小传人”展评活动,获评“二星级小传人”称号。“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已有山歌小传承人的风范。接下来准备教孩子创作,让他体会编山歌的乐趣。”韦秋岑说道。
山歌进校园
学生们唱响传承“好声音”
“山歌跟诗歌一样,有自己的平仄、押韵规律……”4月7日下午,在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小学的一间教室里,音乐老师正在向学生们讲授山歌知识。
▲在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小学的一间教室里,音乐老师正在向学生们讲授山歌知识。
“我在音乐课上不仅学习唱山歌,还学习了编山歌,广西山歌文化真有意思!”该学校五年级(3)班学生陆丽光说,她最喜欢的山歌曲调是表同调,最近还用表同调编了一首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的山歌,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很喜欢广西山歌,之前参加过山歌比赛,获评‘刘三姐小传人’,未来也想要为山歌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名学生在笔记本上记录了唱山歌的基本知识。
传统山歌,如何融入现代教育?答案是寓教于“乐”。该校校长黎峰介绍,目前,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唱和编的山歌主要以桂柳话方言为主,通俗易懂。通过山歌进校园、山歌进课堂、山歌特色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中感知山歌、在展示中领悟山歌、在实践活动中爱上山歌。
2023年4月28日,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小学正式成为第一批“广西山歌传习基地”。学校还成立了“灵萤”师生山歌团,拥有“刘三姐小传人”300余人、广西山歌传习基地辅导员5人,林里桥校园山歌特色初显。
从娃娃抓起
让广西山歌传得更久更远
在今年的“歌仙刘三姐”广西山歌王争霸赛和桂黔滇湘粤山歌擂台赛活动中,广西山歌再次“出圈”,年轻歌手尤为受到关注。如何让广西山歌文化持续焕发出新活力,传得更久更远?
广西山歌学会会长郑天雄表示:“有人觉得学会唱山歌调子就是传承,其实是陷入了误区。”他认为,山歌文化的灵魂在于即兴对歌,这就要求歌者充分掌握山歌的创作规律和技巧。
▲在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小学,学生们穿着少数民族服饰表演。
目前,广西已有15个学校被命名为“广西山歌传习基地”。郑天雄介绍:“我们会对学校的音乐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老师在学校里不仅会教学生们唱山歌,还会教他们如何用不同的曲调编歌,学会歌词的平仄和押韵规律。”
“未来,除了山歌进校园,我们还计划持续推广山歌进社区、山歌进商圈等活动,让广西山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郑天雄说道。
江山代有人才出
希望有更多的“小传承人”
加入到非遗文化传承的行列中
让大家知道
广西不仅山美水美歌更美~
来源丨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兰敏/文 苏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