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破解家属陪护难题!广西多家医院试点“无陪护”服务

广西新闻网1561

  原标题:

  广西优化全链条就医服务——流程减负 照护加温 资源下沉

  4月3日,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内,带孩子就诊的宋女士发现,曾需在不同楼层往返办理的就医手续,如今通过增设自助机、扫码支付和集中办理窗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这种转变源于医院通过“吐槽码”收集民意后的快速整改,折射出广西改善就医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专项行动的显著成效。自2024年5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中医药局联合实施该专项行动以来,全区45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施7069项便民措施,惠及群众1.25亿人次,累计减免费用1.68亿元。

  图为南宁一家医院内,市民在收费处办理相关业务。记者 黎伊玮 摄(资料图)

  “无陪护”解家属之忧

  3月25日上午,在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病区,医疗护理员刘德友推着轮椅上的汪大爷在走廊散步,两人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根据专项行动要求,全区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除了要开展规定措施,还应在“无陪护”服务、“预住院”等43项自选措施中至少选择3项措施开展。

  作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试点机构之一,江滨医院牵头制定广西《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管理规范》等4项标准,刘德友正是在该院上岗的首批医疗护理员之一。

  “‘无陪护’是指在没有家属或自聘陪护人员的参与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由医疗护理员承担。”江滨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琰介绍,该院已将所有在岗医疗护理员纳入自主研发的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平台实时管理,并根据每人的照护经验、工作质量等,对其进行星级评定。不同的星级、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薪酬标准。

  这样的管理,让“老陪护”刘德友感受到压力,也更有动力。如照顾汪大爷,他不仅要协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等活动,还需要学习脑梗患者的护理知识,随时观察患者的饮食起居等情况。

  规范化服务不仅减轻家属陪护负担,更通过专业照护提升康复质量。

  同在该院神经内科入院的74岁朱女士,为护理员谢芳贵点赞:“很专业,照顾我很细心。”近半年来,朱女士已因为脑梗3次入院,均选择专业护理,让身在外地的女儿得以安心工作。

  据介绍,作为2024年度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广西启动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后,像江滨医院这样的试点机构共有15家。截至2024年底,试点机构登记在册医疗护理员3527人,其中持有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病患陪护专项能力证书的人数比例达到98.55%,是试点前的2.79倍。

图为患者在医院挂号。王谰 摄(资料图)

  优质资源“主动上门”

  “我们本打算去广州看病的,没想到广州的专家专程来南宁为我做手术。”3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心胸外科病房时,74岁的张先生正在输液。

  随着专项行动的不断推进,“病人不动医生动,医生围着病人转”的景象,已成为越来越多医院里的常态。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单位,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是自治区政府全力推进建设的重大民生项目。该院充分利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输出医院的优势,不断将中山一院的品牌、技术、人才、管理平移至广西,加快两院之间的同质化发展。

  “我们科室每周都会与总院进行线上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张先生的病情也进行了围术期的多次讨论。”总院派驻专家、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刘振国介绍,考虑到这是一位复杂性肺癌患者,且多种合并疾病正在持续治疗中,病情较严重。最终,中山一院胸外科主任程超专程从广州赶来南宁,和广西团队一起成功为张先生实施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肺癌根治切除。

  “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正不断强化。”桂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从医30年的李滨感慨地说。今年3月,该院将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等临床科室深度融合,成立了“院中院”消化病院。同时,肿瘤诊疗中心、呼吸医学中心等诊疗中心也相继成立。

  这样的整合,大大提高了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3月21日,一位78岁合并有尿毒症的胆管癌患者突发大出血被紧急送到该院后,消化病院第一时间组织多学科医生会诊,20多名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消化内科、肝胆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协同救治,为患者顺利施行一站式的内镜下紧急止血、胆管支架引流和肿瘤射频消融手术。“以前是患者辗转多个科室求治,现在是多个学科的医生围着病人转。”李滨说。

  在南宁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青秀服务点,人们在办理业务。记者 刘晓彤 摄(资料图)

  智慧服务提升就医温度

  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患者在这里可集中办理病历打印、医保审批等多项业务,告别多窗口奔波。该院推出“预住院”模式覆盖42个病种,检查费用纳入住院医保结算,线上医保结算实现“秒结”。

  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通过分时段预约使产科候诊缩短40分钟。在无假日医院的基础上,继皮肤科和中医科开设夜间门诊之后,今年3月起,该院还推出了儿科午间和夜间门诊,服务上班族。

  自治区胸科医院为75岁以上独自就医的老年患者、行动不便患者以及有需要的特殊患者配备“临时家人”,由专职护士全程陪诊;中山一院广西医院推进百县远程阅片系统建设,让基层共享优质资源。

  还有更多的医院,在提高服务水平上持续发力,让服务不断升级。如随着DeepSeek大数据模型开始融入广西医疗卫生界,AI医生、数字人开始上岗,24小时在线解答患者疑问……

  从三甲医院到县域医疗机构,从门诊大厅到手术室内,改善就医体验的温暖故事仍在持续上演。如今,“挂一次号管三天”已在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广,被自治区纪委监委列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实事典型事例。截至目前,仅此项措施已惠及就医群众454.22万人次,减免患者费用4836.38万元。此外,41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惠及就医群众94.5万余人次,预计节约费用5899.54万元。

  报纸版面截图。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 何一平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