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025年4月13日)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我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赋能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如下决定。
一、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1.抢抓历史机遇。谁先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对于更好履行国家重大使命、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西实践意义重大。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站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抢抓历史机遇“窗口期”,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力争在新领域新赛道迎头赶上。
2.把握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走向东盟的枢纽节点、中国与东盟人工智能资源要素汇聚的重要前沿、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3.明确方法路径。注重策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好方向、集中力量,突破重点、久久为功。强化整合,用好用足广西现有资源,积极搭建开放合作平台,结合应用发展有效集聚国内外人工智能资源。创新场景,找准小切口、服务大场景,充分发挥与东盟国家合作优势,发掘打造垂直领域应用场景,携手东盟国家共同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扩大开放,坚持包容审慎、容错纠错,切实保护各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推动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4.聚焦主要任务。到2027年,建成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牵引带动我区人工智能基础能力、产业发展规模、技术研发水平显著提升,与东盟国家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跨境流通、应用场景打造、技术标准互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形成丰富多样、安全可靠、健康向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二、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5.高标准建设南A中心。按照“一节点两板块多分中心”的总体布局,以南宁为核心节点,通过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强化连接中国和东盟两板块的纽带作用,在东盟国家和国内其他重要城市设立多分中心。依托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国际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应用场景展示中心、国际合作中心等对外合作窗口,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合作基础服务能力。各分中心依托南宁核心节点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合作领域,培育上下游一体、区域联动、辐射广泛的合作生态网络。
6.提升智能时代基础能力。加快5G、光纤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速便捷的数据传输网络。探索推进“算电协同、算网融合”发展模式,构建算力集群高速互联网络和算力调度平台。培育发展数据产业。打造低成本、低门槛、多种类的大模型供给平台。
7.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吸引国内外人工智能研发和产品能力向广西汇聚集成,面向东盟推广应用,实现人工智能全产业链跨境协同发展。实施人工智能产品突破行动,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建设国内智能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实施“人工智能+”招商行动,培育人工智能企业矩阵梯队。
三、创新“人工智能+”场景赋能千行百业
8.赋能现代产业增动能。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形成全链条人工智能应用生态。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形成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人工智能+服务业”,打造智慧供应链、智慧商圈、智慧物流等创新场景,建设一批智能化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智慧农林业发展。建设智慧能源体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更加智慧高效的平陆运河经济带。深化“人工智能+文旅”融合,持续迭代“一键游广西”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智慧景区。
9.赋能社会治理提效能。推进电子政务云网建设,引接人工智能政务助手,在更多领域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城乡社区治理等领域AI技术应用。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乡村数字转型升级。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构建北部湾智能海洋立体观测网和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10.赋能民生事业优服务。利用垂直大模型推动基础民生保障能力智能升级。加快布局教育、传媒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深化区域医疗中心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交换与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广西文化数字化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
四、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
11.推动跨境数字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升级发展,建好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加强面向东盟的算力布局和跨境算力合作,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的算力服务资源池,提升人工智能数据和模型能力支撑服务,助力东盟国家夯实人工智能基础能力。
12.培育面向东盟的大模型生态。联合东盟国家建设语料库和基础大模型,合作建设东盟多语种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平台。与东盟国家共同打造农业、医疗、旅游、教育、金融、物流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广一批符合各国需求的人工智能产品,推动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发展。
13.深化标准合作和数据流通应用。加强与东盟国家技术交流合作,探索共建人工智能标准互认体系,提升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通用性、兼容性。探索建立数据要素价值评估体系,积极培育面向东盟的数据交易市场,最大范围发挥数据资源价值。
14.构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东盟人工智能战略对接和政策交流,建立多层级合作沟通机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形成标志性成果。推动与东盟合作办学、建立培训基地、组织文化交流、开展科研合作,共享人工智能知识成果和经验。
五、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健康发展
15.集聚安全产业生态。建设人工智能安全示范中心,引聚国内人工智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头部企业及科研机构。支持企业开展安全核心软硬件技术本地化研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检测与服务平台。
16.提升安全服务能力。建设开源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平台,加强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技术、智能安防与警用产品研发。与东盟国家开展“人工智能+反诈”合作。加强网络安全智能防御,构建纵深防御安全防护体系。
17.健全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人、技、物、管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建立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框架,确保人工智能治理实践符合法律规定和伦理规范。
六、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18.加力科技攻关。组织“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科技重大专项,实施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研发示范。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人工智能行业垂直领域应用研发,开展行业大模型攻关与智能体构建。加强智能硬件创新,支持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机器人及零部件等科技攻关。
19.夯实创新平台。加大人工智能科技资源对接力度,争取融入国家实验室基地网络布局。推动建设广西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东盟大模型应用实验室,争创人工智能领域“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建设创新联合体和联合研发平台,加快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
20.加强人才引育。构建面向东盟的数字人才试验区,加快建设广西人工智能学院,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孵化、国际合作”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教科产融合基地。坚持全职引进和柔性用才相结合,引进人工智能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区内高校打造人工智能一流专业。创新实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支持专项。
七、加大金融创新支持
21.强化产业基金引导。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基金集群,引导鼓励多募多投,撬动国有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多方投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投贷联动、多元协同”的产业基金支持体系。
22.拓展金融产品服务。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综合运用股权、债券、信贷、保险、担保等金融工具,探索创新投贷联动模式,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多元化、全周期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境内境外金融资源。
八、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工作落实
23.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自治区人工智能工作专班机制。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研究具体贯彻落实举措,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逐项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24.优化扶持政策。自治区层面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人文交流、财政金融、用地、能源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构建广西人工智能发展“1+N”政策体系。各级财政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25.强化考核评价。健全考核机制,将人工智能发展成效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树立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把贯彻人工智能重大部署执行有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绩实效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26.营造良好氛围。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用好人工智能,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加大人工智能宣传培训,主动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社会普及、成效推介工作,用AI讲好广西故事、讲好广西AI故事。
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齐心协力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丨广西云-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