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数字报
“三毛”桂林行

桂林日报
 

    □刘桂丹 文/摄

    王龙基,著名音乐家王云阶之子。童年时代参加过《艳阳天》《新闺怨》《三毛流浪记》《母亲》《两家春》等影片的演出,最大的成就是八九岁时塑造了《三毛流浪记》中三毛的形象,较好地把握住讽刺喜剧表演风格的特别要求,显示了自己的艺术天赋。成年后成为企业科技专家,担任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

    应朋友的邀请,《三毛流浪记》里“三毛”扮演者王龙基,日前携夫人来到桂林。他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却在八十高龄第一次来桂林。王龙基此行,是因为朋友的朋友要在桂林跨界做教育,朋友知道王龙基有资源,就邀请他来考察。王龙基对此非常兴奋,“我在电子电路行业工作了51年,我非常热爱这个行业。行业要做大做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第一位的”。

    三毛,几代人的记忆

    即使是现在,大家仍然亲切地称呼王龙基为“三毛”,只是晚辈会加个后缀——— “爷爷”。尽管过去了七十多年,在王龙基脸上还是能找到“三毛”的影子,只是机灵变成了成熟。中国电影千千万万,能让人记住的人物形象之一就有“三毛”。王龙基演过的电影也有多部,大家印象最深的也是“三毛”——— 《三毛流浪记》里那个古灵精怪、浑身故事的“三毛”。

    已经习惯了陌生人与他一见面就聊“三毛”,王龙基说起“三毛”自是如数家珍。《三毛流浪记》是阳翰笙根据张乐平连环画《三毛》改编,由昆仑影业公司1949年摄制的。王龙基饰演的三毛是个流落街头孤儿,他想用工作换取生存资料。流氓骗他去偷窃,他宁肯忍饿也不去。贵妇人收他为养子,他不满意贵妇人家的荒淫和规矩,同情要饭的小伙伴,又披上麻袋片,回归流浪。直到新中国成立,三毛才结束了苦难的流浪生活。

    王龙基饰演三毛时才8岁多,细细的脖子支撑着大大的脑袋,瘦弱的胳臂、干瘦的身子,与营养不良的流浪儿角色极为吻合,只是三缕毛和大鼻子是做出来的效果。王龙基在电影里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个过早地独自在黑暗社会中艰难求生的流浪儿童形象,显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之所以能把“三毛”演得惟妙惟肖,除了天赋,还因为王龙基有近似的生活经历。

    颠沛童年 温暖家庭

    他的父亲王云阶是著名音乐家,我们熟知的《小燕子》作曲者。1937年抗战爆发后,父亲到了武汉,向冼星海学习作曲和指挥,在星海歌咏队与王龙基的母亲相识并结为伉俪,后到上海生活。

    上海沦陷后,王龙基父母来到父亲的故乡四川,王龙基出生在四川郫县。“我出生时,家境十分艰难,父母曾想把我送人,是在父亲朋友的反对下留住的”。

    那段贫困日子给王龙基留下了很深的记忆:“经常饿得流清口水”。但他强调:“我们没有做亡国奴!”这让他很自豪,三毛的角色,就有这个特点:有底线、有良知、有原则。

    一家人后来去了重庆。1941年,王龙基的父母亲抱着他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见周恩来副主席。多年以后,周恩来再见王云阶时还问起他。

    1946年,全家又来到上海。父亲担任了昆仑影业公司作曲组组长,开始了电影作曲和专业音乐创作的生涯,一家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谱写了《万家灯火》《关不住的春光》《希望在人间》《丽人行》《乌鸦与麻雀》《三毛流浪记》《表》《母亲》等一系列电影音乐。在《三毛流浪记》中,父亲不仅担任作曲、指挥,还扮演为上官云珠母女角色伴奏的钢琴师。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摇篮,昆仑影业公司是中共地下党的根据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昆仑影业公司所有在编人员都成为了离休干部。”

    日子过得颠沛流离,也算先苦后甜。父亲从不允许母亲体罚子女,民主和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氛围,让王龙基受用一辈子。他与妻子是同学,结婚五十多年,两人亦是恩恩爱爱,琴瑟相和。两个儿子,三个孙女,父慈子孝,其乐融融。他非常满意的一点,是文革时期,他和兄弟姊妹没有检举揭发父母或其他任何人,甚是心安。

    跨界转型 亦成专家

    解放后,王龙基随父母先后到北京、上海读书,1963年到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任创作员。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部队,他年年立功受奖。转业时还是文革期间,王龙基考虑到当时上海文化部门情况复杂,自己又是“大炮”性格,就选择了群体淳朴的企业,到上海无线电二十厂做了一名工人。他一如既往地认真、努力,从工人、组长,升到车间调度、车间副主任、主任。这期间,他进行了照相制板湿片改干片的革新,解决了双面板定位精度难题,还设计制造出半自动印刷机、三氯化铁再生设备、腐蚀机,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制造生产的印制电路板生产流水线,多次被电子部、上海市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1981年,王龙基参加了彩电国产化中印制电路板引进项目,到日本松下株式会社实习后,回国负责中国第一条引进印制电路板的生产管理并担任引进车间主任。至此,王龙基完成了从演员到电子工业技术骨干的转身。

    后来的王龙基,是企业科技专家、高级工程师、客座教授。从1990年起至今,王龙基担任国家一级行业协会——— 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其后又兼任副理事长。他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近百篇论文,并在德国荣获第九届世界电子电路大会ECW C9优秀论文奖。同时,他还创建中国印制电路信息杂志社,任社长和常务副主编。印制电路信息杂志是我国唯一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专业刊物。

    但王龙基还仍然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家协会荣誉理事,大家心目中永远的“三毛”。他也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应邀给孩子们说“三毛”,2001年还获上海市妇联、儿童基金会授予的“爱心大使”称号。

    仁心仁德 家国情怀

    在桂林,王龙基压缩了观光游览的时间,用一天时间参加有关方面组织的“为孩子们祝福——— ”、“‘艺’言为定,学富才高——— 给孩子跨越70年的祝福”两场活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他说:“今天生活来之不易,我的童年连饭都吃不饱。你们看报纸上、看电视里有很多英雄人物,很多科学家,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你们就是我们伟大祖国明天的栋梁。”

    王龙基的家教是“诚实孝敬”。“我认为一个人必须诚实,你不诚实,你不是个人。你不孝敬,你不懂得感恩,你也不是个人。你在家里诚实孝敬,那么你做什么都是可以的”。“我把这四个字也送给你们,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做到诚实孝敬,成为我们中华儿女的好的接班人。”

    王龙基和运城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山西运城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电子电路技术学院,王龙基已经参与了山西运城的电子教育学院筹备工作,在欧洲也办了高级的教育技术学院,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我们的发展为什么那么迅速?是用大量的钱买了国外的技术,我们的研发能力不够,后劲不足,买来的东西永远是老二、老三、老四,我们要发展研发能力。日本95%都是中小企业,它的强大在于每个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的杀手锏,很多公司都是几代人相传的。”

    他很高兴能够参与校联办专业技能院校。“这也是国家推荐的。教育部设置的专业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专业不对口,很多高科技专业又没有学科。时代发展太快,需要协调发展,教育和环保是我们强盛的关键”。“我们电子行业对人的需求供不应求。我们以后的工人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就可以了,我们的员工应该是有素质的,有动手能力的”。

    一来就爱上 从此桂林人

    与许多人一样,王龙基也认为桂林不是中国的桂林,是世界的桂林,要好好维护,还要不断提升。“桂林应该是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不是瞄准国内,要瞄准世界标准。”

    王龙基更以主人的心态,谋划桂林的工作和生活。他说:“我今后会常来,我们电子电路行业协会有科学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和环保工作委员会,我们以后能在桂林开一些相关会议该多好啊。”

    桂林在王龙基心目中一直就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我觉得大后方有很多历史。历史遗迹要重视,要保护”。第一次桂林之行,王龙基的重点在考察事业,八百壮士墓、飞虎队遗址、老城墙都是他以后要去凭吊的。“桂林有很多可以回忆牢记的东西,这些都要看一看,中国的抗日是民族战争,是中华民族的战争,我们要不忘历史。”

    八十岁的王龙基有一颗年轻的心,不仅思维与时俱进,行动也一如常人。他可以连续开五小时汽车,出行一切自理,提行李也不用任何人代劳。与王龙基交谈,很容易感受到他的时代感和家国情怀,也正是这些经历、这种情怀,铸就了王龙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