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村一家环境舒适的农家乐。除了特色美食,菜园村农家乐的经营者力求在环境和服务方面都给客户提供最好的就餐体验。记者蒋璇 摄
本报记者蒋璇 通讯员周斌 唐燕 实习生张懿妍
两江镇位于临桂区西南部,是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所在地,距城区20公里,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据介绍,两江镇两江村委下辖六个自然村,分别是:谢家土村、石梯村、金盆土村、(上下)菜园村、下山尾村、大百鸟村,共有980户4383人。2021年,两江镇荣获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民以食为天,‘天大的事情’一定能发展成一个产业!”两江镇两江村委支书邓志鹏表示,近年来,当地政府、村委干部和百姓一起转变发展思路,以菜园村为试点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食”力崛起的幸福小康路。
“家乡味道”深藏共富活力
菜园村位于两江镇以西,紧邻义江东岸,全村54户209人。该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便利,作为两江镇有机原种蔬菜种植基地,蕴育了具有两江印记的生态食材,成为令人向往的康养福地、美食天堂。
邓志鹏认为,乡村美食可以成为核心吸引力,留住消费者的胃就留住了消费者的心,是带动多行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两江米粉酒、两江抛鸭、两江米豆腐、两江油炸粑粑……菜园村结合自身条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办农家乐,积极探索乡村发展之路,在传承‘家乡味道’的同时又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推动了村里的产业转型。”谢广信是菜园村最早一批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也是两江镇商会会长,他告诉记者,自2013年初该村第一家农家乐开业后,短短几年来村里的农家乐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就有许多市民和游客慕名前来品尝美食。
记者沿着村边道路走了不到500米,粗略数了数,就有十多家各有特色的农家乐餐饮店,全都门庭若市,生意很是火爆。
独具特色的“家乡味道”也成为菜园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手好牌”。
如今,在菜园村,像谢广信一样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的村民收入大幅增加,更多村民从农家乐带动起来的桑葚种植中获得了稳定的收益。村民莫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同样是三亩田,相比之前,赚的钱翻了一倍。”她笑着说。不仅如此,农家乐还带动了本村和隔壁村村民在家门口轻松就业。
2020年,菜园村人均年纯收入已经达到了2万余元。
美食“金名片”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了菜园村试点的成功,打造了一张两江美食的“金名片”。
2020年,菜园村被列入临桂区生态乡村建设的名单,由政府共投入50余万元在村内打造生态景观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据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政府为全村60户人家进行了改厨改厕,每户花费约1万元修建了污水管(直接通入镇区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都能得到处理。此外,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原本枯燥单调的民居外墙都“穿”上彩色墙绘,村道也平坦整洁,游客行走其中禁不住感叹。
记者在村里的一家农家乐的后厨看到,光洁的不锈钢厨房用具应有尽有,垃圾、污水、油烟处理设施和防蝇设施等全部到位,几乎能够媲美星级宾馆的后厨操作间。
在谢广信看来,除了有“特色美食”的加持,卫生达标、排放达标、服务达标的农家乐,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菜园村休闲度假、放心消费,也能更好地保护两江镇的自然环境。
“下一步,两江村委将围绕‘政府扶持、标准引领、龙头带动、大众创业’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两江美食研究与发展,挖掘两江美食文化,培育特色美食产业,助推美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响两江美食文化名号,鼓励更多村民从事两江特色美食餐饮,打开一条美食富民的增收新路。村委将依托资源优势,以农产品为基础,构建农户种植采摘产业链衔接机制;以美食为媒,整合种植和养殖散户及销售散户,不断拓展销售链,借鉴菜园村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全域旅游业、餐饮住宿业、电商产业的联动融合发展。”邓志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