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办公室隔壁就是爱因斯坦办公室!温州90后天才少年入选达摩院青橙奖,奖励100万

温州都市报1344

  今天中午

  2021青橙奖名单公布

  10位青年“学霸”科学家入选

  一共被奖1000万元!

  他们年龄均在35岁以下

  来自温州瑞安的陈杲入选

  成为榜单上10位中国青年科学家之一。

  

 

  365名参评者筛选出的10人

  横跨数学、量子、半导体

  材料化学、计算机体系结构等9大领域

  

 

  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18岁攻读博士

  曾经的办公室

  就在爱因斯坦工作过的地方

  1994年出生的陈杲,小小年纪就走上了学霸之路。

  14岁那年,以天才少年的身份考进中科大少年班;18岁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数学家、几何界最高奖维布伦奖得主陈秀雄教授攻读博士;23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25岁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

  

 

  年仅27岁的他,也是第4届青橙奖得主中年纪最小的。陈杲专注于复微分几何研究,因创造新的工具解决了复几何领域的重要猜想而获奖。今年2月,陈杲的论文《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发表于数学界四大最高杂志之一《数学新进展》,引发国际数学界关注。

  陈杲从小痴迷数学。他说,数学是一门语言,用来精确描述一些事物的模型。在他眼里,数学描述宇宙,描述万物规律,世界就是依靠这些方程式运行的。

  “做数学,最大的乐趣在于不断有新的挑战,不小心还真的把某个问题解开了,那个乐趣是很大的。”

  陈杲的导师、著名数学家陈秀雄对这位天才少年的评价是:陈杲似乎注定要成为他这一代数学家的领军人物之一。

  21岁那年,陈杲与导师陈秀雄合作,解决了1977年霍金提出的一个叫做“引力瞬子”的问题,引发了数学界的关注。

  在解决引力瞬子问题后,很多地方都邀请陈杲去做博士后。不过,他最后选择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这是爱因斯坦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而到了普林斯顿,陈杲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办公室隔壁,就是爱因斯坦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

  

 

  陈杲说,做数学,10个问题大概也就1个能成功。“我现在也关注七大千禧年问题之一的霍奇猜想,发现了一些新线索。这个研究是很漫长的过程,在未来,可能不是几年,要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我希望能够真正的有一些进展,这算是我的人生目标之一。”

  在数学界,也有各种风格的流派。比如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用硬核的计算解决非常困难的问题,被人称为“暴力美学”。陈杲最崇拜的是著名英国数学家西蒙·唐纳森(Simon Donaldson),也是菲尔兹奖得主。

  “他做的数学很优雅,把一些东西互相建立起一个联系,就几行字,把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找到。”

  在国外待了9年后,今年,想家的陈杲回到国内,现在的身份是中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教授。

  父母从小不看重分数

  最看重学习习惯

  还有个天才龙凤胎姐姐

  和现在整天为分数焦虑的家长们不同,小时候,陈杲的父母并不看重分数。

  “他们不看重分数,只是看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特别重视树立远大志向,引导我们自学。”陈杲说。

  陈杲还有个龙凤胎姐姐,姐弟俩的名字也很有趣,姐姐的名字叫陈杳。

  陈杲说,从小和姐姐关系特别好,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游戏,最喜欢的游戏是角色扮演,比如你演老师我演学生,或者一起扮演科学家。小时候形影不离、心有灵犀的姐弟俩长大后,交流反而成了最困难的事。

  陈杲的姐姐现在是一名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基因,也是妥妥的天才姐姐。

  “这样说吧,她看得懂我论文中的每一个单词,但是看不懂每句话;我看她的论文,看懂每一个字母,但是不认识这些单词。我们只能交流‘你在吃什么’这样的话题。”

  “北大学神”韦东奕

  也是本届得主

  他说

  “除了做数学,我喜欢听收音机

  听新闻、评论等内容

  也关注体育、奥运

  以及每天公布的确诊人数情况”

  虽和韦东奕同是数学领域的研究者

  陈杲却说假如见面——

  可能就是谈论

  “今天天气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了

  

 

  据了解

  每人可获100万自由支配奖金

  ①曾破译新冠病毒的王权说

  钱都要归家里的“领导”管

  

 

  但他想用来奖励更多学生

  ②发表 SCI 论文 80 余篇、

  被引1.3 万余次的

  王志俊生活在北京

  他考虑拿奖金去付首付

  ③清华副教授赵慧婵

  想多租点实验室面积

  让学生能有更宽敞的地方做实验

  ......

  首次有航天工程师获奖

  2018年8月

  青橙奖被达摩院发起

  旨在发掘有潜力实现

  关键突破的科研新星

  今年

  该奖首次有航天工程师入选

  

 

  1986年出生的朱飞虎

  先后在哈工大、清华读完博士

  如今,他已是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多功能避障敏感器的

  主任设计师

  他从小喜欢天文,爱看《三体》

  他设计的光电导航传感器

  是航天器的智慧“眼睛”

  使“天问一号”得以成功着陆火星

  

 

  3位女性科学家获奖

  这一届

  同时有三位女性科学家获奖

  简历堪称神仙打架!

  ①

  赵慧婵

  清华本科、康奈尔博士、哈佛博士后

  2018年

  年仅29岁的她选择回国

  到清华大学任教

  目前是

  机械工程系副教授

  

 

  她主攻软体机器人研究

  在武汉疫情暴发后

  为前线送去了

  第一个能代替医务工作者

  开展咽拭子工作的机器人

  ②

  陆盈盈

  本科浙大、康奈尔博士、斯坦福博士后

  2015年,入职浙大

  从事锂电池研究11年

  

 

  

 

  

 

  陆盈盈健身日常

  刚任教时

  她从0开始搭建起一个实验室

  

 

  

 

  

 

  

 

  ③

  方璐

  22岁读博,26岁拿下副教授头衔

  早在2012年

  她就因“85后美女副教授”成为话题人物

  

 

  

 

  

 

  她颠覆了

  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学术成果

  首次提出非结构光场感知新原理

  而谈起日常

  她有以下几个关键词——

  打拳击、听李健的歌、看书

  滑动查看方璐的摄影作品

  ↓↓↓

  

 

  

 

  

 

  

 

  值得注意的是

  10位获奖者中

  有7位有海外科研经验

  学成!他们都选择归来

  在他们身上,你能看到

  坚定的科学信念

  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显著的科研成就

  但同时

  他们也是不断成长着的年轻人

  需要支持!需要鼓励!

  为他们加油

  为中国科研新力量加油

  来源:都市快报、中国青年报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