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常饮矿泉水非但不会引起结石,反而会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2013-12-19 07:13:22购物街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水壶结垢,开水有些漂浮物及沉淀物,从直观上有反感,并认为这样的水太“硬”,钙质多,喝了易得结石病。其实,人们不必对水垢太存戒心。
    水有软硬之分。凡不含矿物质或含矿物质很少的水是软水,蒸馏水完全不含任何矿物质,是绝对的软水。雨水含矿物质极少,也属于软水。矿泉水、井水,通常合矿物质较多,所以是硬水。我们日常饮水多是源于河水,河水通常是雨水汇集而成,含矿物质也不多,但经过自来水厂的加工处理,一般钙镁元素含量是能达到或符合健康饮水标准的。再说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等,医生常给病人开的补钙药其中就有碳酸钙。
     如果通过加热能够析出水中钙、镁离子,则此水质为“暂时硬度”;若加热后水中的钙、镁离子不析出,则此水质为“永久硬度”。
    对饮用水的硬度,不同国家都作了不同规定:
   标准名称 水质总硬度(以CzCO3,计)(mg/L)
   中国地下水质量国家标准 Ⅰ类≤150 Ⅱ类优质水≤300 Ⅲ类≤450 Ⅳ类≤550 Ⅴ类>550
   中国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 ≤450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 (1)饮用水:≤500 (2)优质饮用水:50
   日本生活饮用水标准 (1)健康水:无硬度要求(2)舒适水:10-100 (3)自来水:≤300
   美国饮用水标准 (1)饮用水:无硬度要求(2)
   美国供水工程协会水质标准:80-100
   欧盟饮用水标准 60
   加拿大饮用水标准  ≤300 比利时饮用水标准  60-270
   澳大利亚饮用水标准 ≤200
   安全饮用水是指可供人类长期生活饮用而终生不会因此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和风险的饮用水。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水中矿物质营养报告中明确指出:水中必须含有矿物元素,不仅要含阳离子,还要含阴离子。我国“生产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允许每升水中有碳酸钙(镁)450毫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升水含500毫克,这个量是有科学根据的。“美国一位研究水的资深博士用大量翔实的资料指出:饮用水最理想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是300mg/l,总硬度是170mg/l左右,同时其pH应为偏碱性,这种水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是颇有裨益的。很多发达国家都把饮水硬度定为不能低于60mg/l。”(摘自李复兴、崔玉川撤消《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 去除纯净水长期饮用的合法性)。所以,除非饮用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过高,否则不必采取过多的去除水垢的措施。因为我国中老年人普遍需要补钙。钙、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补充一定的钙、镁离子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

   那么硬水喝多了会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呢?那些“水垢”是安全的吗?

 齐鲁解释说硬水并不对健康造成直接危害。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盐类进入到人体后部分会被分解;如果不能分解,将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不会对身体有特别影响。

根据英国国家研究院的研究,硬水质的饮用水富含人体所需矿物质成分,是人们补充钙、镁等成分的一种重要渠道。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当某一地区水中的矿物质溶量很高的时候,饮用水将成为人们吸收钙等成分的主要来源:溶于水中的钙是最易为人体吸收的。除了钙以外,硬水也将是人体补充镁、铁等微量元素的重要渠道。

  针对“水垢成分虽然无害,但是多喝易造成结石”的说法,专家也表示这种说法并没有根据,医学上没有明显证据表明硬水会增加结石的发病率,甚至有数据表明,硬水地区居民结石发病率要低于软水地区。

  张保祥介绍,1958年和1963年的WHO制定的《饮用水国际标准》都没有涉及到水的硬度。1971年的国际标准提出饮用水硬度的最大允许水平为500mg/L。在1984年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1版)中,结论是没有强有力证据能说明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建议对市政供水必须软化,或者保证水中只能保持最低的钙镁残留水平。制定硬度的准则值500mg/L是基于水的味道和家庭用水来考虑的。而这个所谓的“可接受性”主要是指感官的可接受程度和家庭洗涤的需要,并不涉及健康标准。

  事实上,日本和美国的饮用水标准中对水的硬度没有要求。而我国原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水质中总硬度指标应符合的限值为450mg/L;新规范对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水质因条件限制,总硬度指标限值可暂按照550mg/L标准执行。

   有些人误以为常饮矿泉水会得到结石病,造成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是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开水壶中的结垢现象与人的结石病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开水壶内的结垢与结石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开水壶中的结垢是单纯的化学现象,它的形成是有一定条件的。水经过煮沸才发生结垢,主要是水中的碳酸氢根(HCO3—)加热后一部分分解为碳酸根(CO32—),与钙离子(Ca2+)、镁离子(Mg2+)结合成碳酸钙(CaCO3)、碳酸镁这种不溶物质析出,形成了水垢。这种现象在人体内不会发生。
      其二,是缺乏医学知识。结石病属于病理状态,是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从外形来看也是石头,但是它的组成成分都是来自体内的固有物质,有许多是有机物质。结石的形成和长大与滚雪球类似,它的核心是体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器官内的凝血块、寄生在体内的细胞菌团、蛔虫的残体或虫卵等,体内的一些磷酸盐、草酸盐、碳酸盐、尿酸盐等沉积在这些粗糙的核心上,就形成结石。结石病与遗传、性别、年龄、食物结构、疾病、职业等诸多因素有关,其成因非常复杂。例如高胆固醇、高脂肪、低蛋白的饮食容易造成胆固醇结石,前列腺增生容易造成膀胱结石……。有些结石病还具有地区性的特点,例如广东的东莞为肾结石病的高发区,而该地区的水质却为软水区。

      其三,是认为饮用矿泉水多了,摄入的钙就多,就会得结石病。这种说法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钙是人体最丰富的元素之一,钙摄入不足的最直接后果是血钙降低,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严重病理反应。但人体有一种保护性代偿的抗“缺钙”功能,即增加分泌甲状旁腺素,从骨骼中溶出钙来,补充血钙。然而如果长期钙摄入不足,长期过量分泌甲状旁腺素,就使甲状旁腺逐渐进入亢进状态,引起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含钙量增加的反常现象。甲状旁腺素分泌过盛时,降钙素分泌也增加。前者是破骨,后者是残骨。但遗憾的是残骨素并不能使钙回归骨骼,而是错位地引起骨质增生。长期钙摄入不足,一方面造成骨质疏松、骨折和骨质增生,另一方面引起的高水平血钙可以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和结石。有人实验表明,正常人长期服用足量的钙剂不仅不会使血钙持续上升,相反,是可使血钙转为正常(高血钙降低、低血钙增高)的唯一途径。结石形成的机理虽不完全清楚,但正如上所述,钙的长期摄入不足则是原因之一。而常饮矿泉水可以起到很好的补钙作用,因为矿泉水中的钙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更易被人体所吸收。

        在巴马长寿之乡,万千老人因常年饮用优质矿泉水,均衡养生,益寿延年。 常饮矿泉水非但不会引起结石,反而会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