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走漓江】一样的漓江 不一样的风光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4188

  一样的漓江 不一样的风光

  

 

  游客登船夜游平乐段漓江。

  

 

  志愿者在漓江岸边捡拾垃圾,保护漓江。(平乐团县委供图)

  美丽的漓江,在平乐县城与恭城河、荔浦河汇合,流入桂江。近年来,平乐县为保护漓江“最后一公里”,加大投入实施“大漓江、大旅游、大环保”战略,全方位打造“一米漓江”“漓韵花海”“漓江小镇”“原味漓江”等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积极建设旅游强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让平乐境内的漓江成为“世界之江”。日前,记者来到千年古昭州,漫步平乐县境内的漓江两岸,尽情体验。

  本报记者文烨/文 记者游拥军/摄

  “一米漓江”成就“世界之江”

  雄伟壮观的金字岭在漓江边拔地而起,就像一颗巨大的龙珠,漓江、恭城河、荔浦河在这里汇合成桂江,形成“三龙抢珠”的景观。

  日前,记者来到平乐县城漓江与桂江交汇处的“一米漓江”景区,只见宽阔的江面水流平缓,清澈的江水绿如碧玉,金字岭和两岸的高楼大厦与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江面,南洲大桥横卧江面,构成了一幅秀丽的风光画。立在对岸江边的一幅“要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的宣传牌,引人注目。

  记者采访获悉,2018年,平乐县首届妈祖文化旅游节龙舟争霸赛和2019年广西龙舟系列赛(平乐站)曾在这里成功举办。

  今年以来,平乐县引入“2021中国桂林·平乐击剑公开赛”和“2021中国桂林·平乐赛艇大师赛”两项全国性体育赛事,也即将在这里举行。其中的击剑公开赛是2021年中国击剑协会首次推出的级别赛事,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落户广西的国家级击剑赛事。

  平乐县委书记周政英表示,举行全国性击剑公开赛和赛艇大师赛系列活动,旨在推动平乐走向世界,让平乐的漓江变成世界的漓江,进一步促进平乐生态文旅事业交流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到平乐观光旅游、投资发展,与平乐一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共赢。

  记者在漓江边整洁宽广的印山旅游码头广场看到,人们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跑步,有的在唱桂剧,生活得幸福安康;远处的金字岭公园绿树成荫,上山路上游人络绎不绝。

  平乐县文广体旅局副局长以灵让记者看着他的手机介绍道:“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下载这个‘平乐云旅游’和‘平乐党史学习教育’APP,人们任何时候都可在自己的手机上欣赏平乐‘一米漓江’、‘原味漓江’及平乐金字阁等景区的即时景象。”

  来自桂林的游客曾女士当即下了一个APP体验,她对着金字岭扫描,手机画面出现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及建党百年标志、国旗等图案。“太神奇了!”曾女士说。

  今年4月,平乐成为广西第一个实现慢直播旅游景区线上集群展示的县(区)。通过打造线上“云游平乐”景区矩阵集群,展示平乐“吃、住、行、游、娱、购”等文化旅游出行新业态攻略,目前已获得30多万的观看量和1万多的点赞量。

  记者采访获悉,平乐正在以千年古昭州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山水自然景观为着眼点,挖掘先秦西瓯古国都城遗址文化、妈祖文化、州府文化、船家文化、瑶家文化、美食文化、名人文化等本地独特文化,并利用AR技术展示“先秦西瓯古国都城遗址”及古国水上攻城场景,开发一系列生态文化旅游新业态产品,实现平乐旅游与周边邻县旅游的差异化发展,打造平乐“一样的漓江,不一样的风光”靓丽山水旅游名片。

  据统计,平乐县2021年上半年接待游客总量为115.71万人次,同比增长88.98%,实现旅游总消费11.2亿元,同比增长80.53%,已迎来旅游业新的腾飞。

  漓江边兴起康养旅居产业

  在平乐县城漓江边,有一个独特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小镇——漓江小镇,只见一座座别墅式旅店上长满爬山虎,一座座干栏式古木楼四周鲜花盛开,众多游客在小桥流水之间欣赏风景,撒下一串串欢声笑语。

  据介绍,漓江小镇为平乐近年实施大旅游引进的漓江古韵博览园项目的主打工程之一,投资金额7.7亿元,规划范围约1914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建起休闲度假区、商业区、超五星级特色酒店群、度假别墅区和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等,旨在打造旅游、文化、休闲、生活功能一体化的开放式田园综合体,建设示范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景区目前已成为桂林生态文化旅游康养旅居的一张新名片。

  记者随后又来到附近的“漓韵花海”参观。只见这里的田园景观经过规划设置,带有特殊造型的各种花卉开得正艳。一群来自平乐县城的游客在花海中嬉戏、照相、拍视频,玩得不亦乐乎。

  据悉,“漓韵花海”田园综合体目前已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它与漓江小镇相辅相成,为留住游客创造了条件。而在漓江下游的别居·漓想国民宿,记者看到,一个学校正在这里给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通过拓展训练、感恩教育、生态环保、果园采摘等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原味漓江”好风光

  一艘艘豪华旅游船,从竹林摇曳的渔人码头起航,剪开翡翠般的漓江水,逆水向前开进,开始平乐境内16公里“原味漓江”游的旅程。记者首次乘船游览“原味漓江”,感悟很多。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只见两岸翠竹婆娑,近处青山如黛,远处峰林叠嶂,游船经过之处,江边不时惊起一群群白鹭,漓江两岸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基本看不到垃圾。

  “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原味漓江’名副其实!”来自湖南新宁的游客徐先生站在船头称赞道。

  “‘原味漓江’有让我们回归自然的感觉!我想介绍亲朋好友也来这里旅游!”来自广州的刘女士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原味漓江”景区与阳朔接壤,是平乐县境内最后16公里漓江原生态景区,按功能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风情体验、文化演绎、运动娱乐、生态养生6大板块。因地处漓江尾段,两岸未经开发,没有工业企业,没有商业气息,至今仍保持着原生态面貌。

  据悉,今年暑期以来,平乐迎来了多个跨省中老年旅游团队及区内自驾游团队,单日最高游客接待量达3000余人次。

  记者手记

  记者“走漓江”走进平乐,处处感受到平乐干部群众那份大漓江、大旅游、大环保的情结。

  平乐生态文化旅游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是平乐几届党政班子和干部群众勇于开拓创新的结果。

  在“一米漓江”景区,记者看到一位清洁工顶着酷暑在亲水步道及江边来回捡拾垃圾,她的背被汗水湿透了,也舍不得到树荫下休息一会。

  平乐在经济建设及大旅游建设过程中,始终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所有工业企业脱离漓江流域,所有文化旅游项目以生态环保为核心,并纳入严格的环评和监督。

  记者游览“原味漓江”时,看到一群人正在一个绿洲上捡拾挂在树上的垃圾,原来这是平乐志愿服务队在为漓江“洗脸”。

  2019年6月,平乐县生态环境局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每月不定期到漓江两岸捡拾垃圾,把对漓江的生态环境保护变成一种自觉。

  为了保护好漓江最后一公里,平乐县林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严格行政执法,做好严禁砍伐森林、非法挖沙、非法网箱养鱼、非法电渔、非法排污等工作,着力构建漓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

  平乐生态环境局每年开展多次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关闭了一批污染企业,定期对漓江水进行监测,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有效提高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记者在渔人码头看到,几个附近的村民在码头边的竹林下纳凉吃西瓜,他们离开时主动将地上的西瓜皮全部捡起丢进垃圾桶。

  记者为平乐人民日益增强的生态环保意识叫好!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