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桂林市汇通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拓展“学习+兴趣”双满足

桂林生活网1710

  11月16日下午,在桂林市汇通小学的合唱室内,传出一阵阵悦耳的歌声。音乐教学骨干老师刘丽华正带领着中年级学生们练习演唱技巧。这是该校在课后延时服务里加入的周二特色童声合唱团课程,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纷纷报名参加。现在这个社团已招入了约50名成员,同学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合唱训练,演唱技巧、基本技能和艺术素养都有长足的进步。合唱社团的整体素质得到巩固、充实,演唱水平不断提高。合唱团也多次在全市比赛中获奖,培养了一批具有综合音乐素养的学生。

  桂林市汇通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遵照《七星区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实施指导意见》,创新教育实践方式,全面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后延时服务丰富校园生活,实现孩子们“学习+兴趣”双满足,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得到了家长、学生、社会一致好评。

  根据“双减”政策,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该校一二年级各学科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别出心裁的拓展实践,以“主题阅读+体艺活动”的沉浸式体验模式,让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带领学生愉快阅读,通过模仿式古诗吟诵、扮演式故事分享、情景式英语配音、开拓式数学思维训练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乐趣。体育、艺术类老师则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等趣味性实践活动。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托管服务。教师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对作业问题答疑解惑,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为孩子们拓展学习思维,牢固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实现家庭书面作业在校内“清零”。

  据桂林市汇通小学校长林艳介绍,该校根据实际情况,专门设置周二“兴趣+特长”的特色拓展课后延时服务课程,满足学生们发展兴趣特长的特别需求。一至六年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全部参与到由学校综合学科老师组织开展的文体、科普、艺术、阅读等21个兴趣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尽享丰富而精彩的校园课后生活,有效拓展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空间。此外,学校还从校外特别引进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设了足球和陆地冰壶两门特色课程。让南方的孩子们玩着陆地冰壶,体验着冬季奥运会“冰上”项目的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桂林市汇通小学持续探索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新模式,搭建高层次教育互通交流平台,引进高校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兴趣课程,实现高校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效互动衔接,优化了课后服务课程内容。作为“邻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该校量身订制了“私教式”课后服务项目。每周五,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的大学生们都会来到汇通小学,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给孩子们享受“点单”服务。这份“菜单”由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与兴趣社团的学生们提供。课程以一二年级试点,授课老师都是电子科大的大学生们,授课内容包括人工智能、体能训练、综合音乐坊、绘本阅读、心理健康五个模块,每周每班轮换内容,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同时,该校强化课后服务智能化管理,设置手机APP线上选课清单,提升服务质量。学生和家长动动指尖就可以进行特色课“点单”,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讯员 陆娜 王亚东)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