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桂林

广西首个“全覆盖”!事关桂林人生活“点滴”

桂林晚报1690

  保护水资源是重中之重

  11月26日,桂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首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公众开放日活动。记者在活动上了解到,目前,桂林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可实时监测各主要河流的水质状况,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服务。

  01

  全市建成4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2003年,国家在阳朔监测断面建成桂林市第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截至目前,桂林已建成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站47个,分布于市区及11个县(市),涵盖了各大流域。这些自动监测站中,阳朔码头、龙胜交州、桂林水库出水口站(青狮潭水库出水口站)、资源随滩等4个为国家级水质自动监测站。

  

 

  青狮潭是桂林市规划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2018年开始,桂林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已全面实现水质监测自动化,主要监测五参数、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重金属参数等等。

  2017年至2018年建成的10个小型水站,形成了桂林市区地表水监测网络,并将两江四湖及市区主要河流水质纳入实时监测。它们不需要人工采样分析,每天定时对水质进行监测,数据上传网络平台。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工作人员都可以打开平台看数据。

  2018年,分布于桂林的1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自动监测站建成、投入运行,桂林市成为全广西首个实现市县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的城市。

  02

  检测数据实现实时读取

  污染水质主要包括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生物毒性、大肠菌群、总残留氯等。水质监测则负责“发现”水中的污染物,并根据其数量和变化趋势来判断水质。

  以桂林水库出水口站为例。该站监测项目共有9项:水温、溶解氧、pH值、浊度、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水质类别常年为Ⅰ类或Ⅱ类。

  

 

  技术人员在查看自动监测数据。

  该站的水质自动监测流程是:通过控制模块触发命令,启动采水泵把水库的水抽到水箱里,再分配到每台分析仪器分别分析;分析出来的数据,上传到控制模块的工控机,再传到服务器上;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服务器平台,实时调取数据了解情况。

  青狮潭水库库区管理站副站长阳长荣介绍,桂林水库出水口站属于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其监测的数据与地方共享。有一次,该站的数据显示水质指标超标。工作人员立即调查,发现是雨水将附近山林腐叶冲进了水库,就当即进行了处置。

  03

  监测为水质保障发挥作用

  记者了解到,每次发现异常会后,水质自动监测体系会及时预警,并预报水质污染事故。如此一来,桂林相关部门的快速处置遍有了技术保障。

  2016年夏季的一天,上桂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州境内一河流水质指标异常。经核查,数据异常是挖沙造成的。相关部门及时处置后,水质安全得到了保障。

  

 

  桂林水质变得越来越好。

  桂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监测科负责人黎泳珊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便于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体污染事故纠纷。

  桂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文建辉认为,完善的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实现了水质监测的实时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对保障水环境安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丨记者邱浩 通讯员潘川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