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岛“翻新”记:在生态修复中寻找新的可能
今天的伏龙洲成了一座生态公园,水清岸绿,飞鸟和植被在岛上安了家。记者李思静 摄
在本次采访的一周前,记者看到的蚂蟥洲是一个原始村庄的模样。记者李思静 摄
本报记者 李思静
漓江水从南洲大桥一路南下到净瓶山大桥的13.5公里就是漓江城市段,也是桂林城的“灵魂”所在。站在净瓶山大桥向北眺望,江面上几座洲岛造型各异,如宝珠点缀青丝带,为城市风光增添了一些趣味。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渔翁披蓑侵暮归,家家买鱼趁晚炊”建构成了桂林城江上洲岛的市井印象,也让洲岛人家成为了一种“桃源”想象。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洲岛环境恶化,当人们再谈起洲岛,“求变”成为了主要声音。
今年以来,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联合各城区政府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着力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并在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工程项目上持续发力,以还原漓江自然美为目标,原生态、原生性修复江中洲岛。洲岛如何修复?修复之后洲岛会变成什么样?对哪些方面又有促进和提升作用?眼下,蚂蟥洲与大小洲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带着疑问,记者先后登上了两座洲岛,近距离寻找江中洲岛在生态修复中的无限可能。
改善人居环境 再现原生态美
“我们想要一座出入村子的桥。”“能不能多装点路灯?”“村里什么时候能安上摄像头?”每当清风村的村干部来到蚂蟥洲,洲上的村民就会向他们反映需求。蚂蟥洲是清风村下的一个自然村,不到80亩的岛上住了300多人。洲上村民为了出入方便,自己搭了浮桥,但浮桥和堤岸并不总能恰好相接,如果再遇上洪水,蚂蟥洲上村民的处境就更不安全了。“我们这里一年至少涨(水)三次,淹到家门口。”洪水不仅给村民带来不安,给岛上的生态系统也带来威胁。调研报告证明,由于岛上植被、岸线易被洪水冲走冲毁,生态系统已经十分脆弱。
就在上个月,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子项目——蚂蟥洲、大小洲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开工仪式举行,蚂蟥洲生态修复改造已经开始。经过前期的沟通与测绘,首先改造的就是岛上密密麻麻的旱厕。“按照规划,我们是拆掉岛上的旱厕,新建三个现代化公厕,还有污水管网等。再给居民接入自来水,改变他们打井吃水的生活。”在施工现场,村干部一边吃着盒饭一边向记者介绍蚂蟥洲的改造计划。
改造前的蚂蟥洲长什么样?把时间往回拨,记者读到过这样的报道:“蚂蟥洲水域和岸边非法鱼餐馆屡禁不止,餐馆多时挤满整个江面,餐饮船和岸边鱼餐馆多达27家,违法建筑面积达6300多平方米,江面上空的电线也横七竖八,像一张蜘蛛网。这些非法鱼餐馆在不断污染漓江环境,危害漓江防洪。”经过近年来的鱼餐馆取缔行动,江面恢复了平静。在本次采访的一周前,记者从浮桥上岛,所见蚂蟥洲是一个原始村庄的模样——菜地、旱厕、老房子,村民在地里忙活。村里的水泥路是村民们自己筹集资金修建的,不长又窄,刚好是两人并排走的宽度。水泥路到洲岛北部的小树林前就没有了,但踩着泥穿过小树林到江岸,水面开阔,江水不断拍打岸台,仿佛还能看到上世纪村民在江边洗衣洗菜的场景,不得不感叹蚂蟥洲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毫无疑问,如果能修复好蚂蟥洲,对整个漓江生态都是十分有利的。
记者从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处了解到,蚂蟥洲一期生态修复工程的项目内容包括污水改造提升、洲岛岸线修复、电气基础设施建设等。污水改造提升包含新建污水管网1103米,污水提升泵井设备1套;洲岛岸线修复内容包括驳岸护坡、护岸修复节点等。其中洲岛岸线修复长约1214.9米,绿化面积约为7100平方米,叠石护坡约为258.7米,护岸修复节点面积约为1300平方米。此外,还将结合原有平台、道路打造宽阔的观江视野,修复生态岸线的同时布置观景、林下休憩等修复节点,并延续市民亲水活动。“项目完成后将永久解决洲岛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切实改善洲岛的综合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漓江岸线景观及市内旅游航线游览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下一步,要想办法把村里的经济转型。”村干部说。过去,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菜、做年糕、开鱼餐馆。“要拆的、要改的我们都会配合,也希望改造之后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能一起提升上去。”一位村民说道。
丰富生态多样性 还原洲岛自然美
说起大小洲,可能大部分人不知道在哪里。大小洲位于净瓶山与斗鸡山之间的漓江中,是漓江千百年来水流冲击流淌形成的堆积滩洲,因由一大一小两个滩洲构成,周边居民及洲上的渔民称其为“大小洲”。大小洲其实含有四座洲岛,分别是大洲岛、小洲岛、同心洲和竹福岛,只有大洲岛上还住有15户人家,其他的都是无人岛。
在喧闹的城市中,大小洲可谓是个“市外桃源”。上岛需要乘船,尾桨推开清澈的江水,激起阵阵浪花,波光粼粼。洲岛上空常有白鸟排成“V”形飞过,而近水面也不时能看到水鸟掠波的景象。这番美轮美奂的湿地景观,也常吸引摄影发烧友和美院师生来此创作写生。尽管风景秀美,但由于在历史上,岛上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漓江,洲岛沿岸枯死苗木较多,亟待进行生态修复。
记者上岛时,大小洲生态修复工程的相关负责人正在开会。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他们把施工图纸往地上一铺,就开始明确各自工作任务。大小洲的建设内容包括生态修复工程、岸线修复工程、给排水工程、巡护道路修复等内容。生态修复工程包含绿植修复33268米,设置绿化浇灌系统1套;岸线修复工程包含石笼驳岸366米,仿木桩驳岸243米;给排水工程包含铺设给水管896米、截污管445米,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罐1套;巡护道路修复工程包含巡护道路修复4599米,以及护岸修复节点1846米。
“修复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一个弹性海绵式的湿地原生态保护区。”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大小洲并不是一个“荒岛”,岛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所释放的负离子,对于调整城市小气候能起到一定作用,堪称“城市绿肺”。优越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众多候鸟在此栖息,就在今年4月,大小洲上就有一雄一雌两只野生鸬鹚来访。此外,岛上还栖息着白鹭、夜鹭、黄莺、天鹅等各类野生鸟。项目实施完成后将解决洲岛居民的污水排放问题。同时对洲岛岸线进行生态修复,增加洲岛植物的多样性,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一处生活栖息地,提升漓江沿岸自然景观。
串联江、山、岛、岸 生态修复将成就无限可能
深秋的伏龙洲,草木葱茏、江水清澈。尽管桥上的告示牌称公园仍在做最后调整,但隔水看去,伏龙洲的变化十分明显。放在过去,伏龙洲和“公园”是不搭边的,这里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附近的居民借着秀美的风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建起了鱼餐馆。鱼餐馆生意红火,却是以污染漓江为代价。在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前,岛上一些鱼餐馆老板为了招揽客人,私自砍伐树木,硬化漓江沿岸土地,养殖鸡鸭,岛上所产生的污水和垃圾直接排入漓江,严重破坏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我有一个心愿,每个人都来保护好美丽的桂林、世界的漓江。广西有光,我们脸上也有光。”这是一位伏龙洲老渔夫的肺腑之言。老渔夫家族在岛上先后住了6代人,他见过从前漓江水清的时候,也自己开过鱼餐馆,更是在了解生态修复工程的真实意图后主动带头拆除了自家鱼餐馆。而经过污水整治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岸线修复工程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的配合实施,今天的伏龙洲成了一座生态公园,水清岸绿,飞鸟和植被在岛上安了家。也正如计划般,生态修复完成后的伏龙洲成为了叠彩区的生态绿肺,变身成漓江叠彩段的一条景观带,待伏龙洲上的岛民再回故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漓江生态保护。有关部门先后取缔青狮潭水库、漓江干流城市段、桃花江等水域的养殖网箱;对漓江上住家船、江边鱼餐馆等进行清理;实施截污工程和漓江城市段洲岛自然生态修复工程,开展自然洲岛违章建筑清理整治,彻底解决污水直排漓江的顽疾。通过水岸同治,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漓江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100%。在今年1-10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桂林市位列第3名。更有不少“老桂林”在路过曾经“一塌糊涂”的伏龙洲江边时,见江水清澈,一度冒出小时候才“敢”有的下河戏水念头。
漓江的水越来越“活”,市民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人民更幸福的“生态蓝图”正在成为眼前实景。当前,桂林正全面推进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打造,如何在生态得到修复的同时获得新的、可持续的增长点,值得我们探讨。蚂蟥洲、大小洲生态修复一期工程项目负责人、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琼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漓江城市段精品示范区内山水、两岸与洲岛联动的旅游设想,引人浮想联翩。“我们将通过资源串联,把桂林山水、江中洲岛、两岸风光与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结合,并将其打造成为‘游客必到、市民常来’的城市客厅,更成为周边客群及城市客群慢享生活、心灵度假、文化研学、团队拓展等心之所向的旅游目的地。”李琼说。他还提到,保护好漓江生态,不断提升漓江生态的格调品质,将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奠定强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