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金融空间布局“十四五”规划》(下文简称《规划》)已印发实施,这是全国首部省级金融空间布局规划。12月2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解读《广西金融空间布局“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按照《规划》,广西“十四五”期间的金融空间具体布局是:在全区着力构建“一主一副一批”金融空间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主中心、北钦防区域性国际航运金融副中心、一批金融特色城市和金融改革示范区。
●“一主”是指在南宁打造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以南宁为广西金融发展的主中心,建设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与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相适应的区域性综合型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增强中国—东盟金融城的集聚效应。
●“一副”是指将北钦防定位为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的副中心,打造北钦防区域性国际航运金融中心。
将北钦防培育成为广西金融业发展新的增长极,逐步打造成为以航运贸易金融为特色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推动航运、贸易、金融联动发展,引领和服务北钦防一体化。北海围绕向海金融打造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重大项目投融资中心、北部湾产贸融合服务中心、金融信息服务中心。钦州发展贸易金融,着力打造港航金融创新区、自贸区金融创新区、中马“两国双园”跨境金融创新区、面向东盟大宗特色商品交易中心。防城港发展航运金融,打造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边境金融改革创新区、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中心。
●“一批”是指着力打造一批金融特色城市和金融改革示范区。
鼓励各设区市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形成一批金融特色城市和金融改革示范区。
柳州推进产融结合示范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桂林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来宾强化普惠金融服务产业转移,河池围绕金融+康养打造绿色产业,全力服务桂柳绿色经济带产融结合发展。梧州打造粤桂金融合作示范区,贵港打造供应链金融示范区,玉林打造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贺州打造粤桂绿色金融合作示范区,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东融示范区建设。百色争创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崇左建设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继续深化沿边地区金融改革发展。
▲中国—东盟金融城一角。广西日报记者 周军 摄
到2025年末,广西形成牌照齐全、门类丰富、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与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相匹配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产业发展活力迸发,广西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试验场、区域金融改革的重要参考系、金融业“走出去”的重要出发地、金融业“引进来”的重要衔接区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先行区。
一是金融资源集聚更有特色优势。深入推进广西金融业特色化发展布局,持续优化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金融市场服务平台能级和金融机构竞争力,吸引各类金融资源集聚。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大幅跃升,位居省会城市中上游,北钦防区域性国际航运金融中心雏形初具,中国—东盟金融城等金融集聚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二是金融服务实体更加精准有力。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从主要依靠间接融资向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直接融资占比进一步提高。持续加大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力度,提升科技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实现金融要素配置更加高效、结构更加优化、循环更加畅通。
三是金融改革开放更加活跃高质。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实现金融生态环境大幅改善,金融改革迈向更深层次,金融开放迈向更高水平,与东盟国家的机构互设、资金互融、货币互兑、监管互动、人员互联和信息互通进一步增强,人民币东盟区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跨境金融、航运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创新发展,形成一批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广西金融空间布局“十四五”规划》需要全区各地加强金融创新探索,请问自治区如何从机制上调动各地金融创新发展积极性?
答:一是采取创建制。支持有条件的设区市自下而上开展金融改革创新,争创试点,营造全区性的金融改革创新氛围。
二是建立重大试点评估机制。每年组织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等试点地区开展工作成效评估,由金融管理部门、发改、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评估小组,按照客观公平、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各地发展差异性,合理制定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科学性与可比性。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定性指标定量化,综合确定评价结果。对评估结果排名第一的地区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对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一的地区给予摘牌处理,做到赏罚分明。
三是建立重大专项奖补机制。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若干措施的通知》,共30条,并推出具体奖补项目申报操作指南,对优质金融要素集聚、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区域重大金融改革、信贷增量、企业上市(挂牌)、再融资、债券融资、险资运用、中介机构服务、优秀金融人才集聚等方面实施奖补。
四是建立重大创新表彰机制。每年开展一次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十大创新案例、直接融资十大典型案例及优秀主创团队评选活动,遴选出优秀典型案例,编印成册,推动形成创新示范效应。对区内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在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监管创新和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的活动成果进行等级评定,设一等奖3名,奖金各100万元;二等奖5名,奖金各70万元;三等奖7名,奖金各40万元。从2020年起,每三年开展一次广西财税金融改革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名额为先进集体100名,先进个人160名,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名义颁发奖牌(奖章)、证书。
问:请问自治区将如何支持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答:一是着力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将南宁五象新区定位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总部集聚区、金融信息服务区、金融营运服务区、科技金融产业区,加快形成金融业集聚发展新格局。采取“先中后台、再前台”的思路,优先推进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建设,重点引聚数据处理、集约运营、业务中心、资金管理、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灾容灾备等金融中后台营运服务,与“前台”金融总部集聚区联动发展。截至今年11月末,中国—东盟金融城已入驻金融机构(企业)275家,是2018年末的13倍。
二是着力提升南宁中心城市金融发展能级。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机构体系、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产品、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建设绿色金融标杆城市。高标准建设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推动设立跨境保险创新联合实验室、东盟保险研究院、智能城市风险研究院等保险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保险创新产业园,推出34项保险创新清单,开展保险全产业链创新行动,推动形成面向东盟区域国际保险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区域大宗商品交易、黄金产业交易、股权投资、产权交易和资本培育服务五大市场,打造面向东盟的特色金融市场枢纽。
三是着力推动重点示范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推深做实中国—东盟金融大厦、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服务中心、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中国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南宁分中心、交通银行南宁金融服务中心、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阳光保险中后台基地、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广西基地、深圳证券交易所广西基地、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等金融开放门户首批重点示范项目建设,为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提供硬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