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春属木,与肝相应,顺应天时,肝气升发。
依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肝木克脾土。也就是说如果肝气在春季疏泄太过,脾胃则因之气虚;如果肝气郁结太甚,脾胃则因之气滞。降雨增多,寒湿最易困扰脾脏。
因此,雨水节气养生应注意:在助阳养肝之余,要同时补益脾胃之气。
雨水养生
助阳防寒、健脾疏肝是关键
具体该怎么做呢?一起来看看。
起居:防“倒春寒”
雨水之时,虽然天气整体转暖,但仍有反复降温过程,气温较低,雨水增多,寒中有湿。
寒湿之邪,易引起多种内脏和关节疾患。因此不宜过早地减去外衣,要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调整阴阳平衡状态,以适应外界气候变化。下肢,尤其是足部的保暖,是重中之重。
饮食:养肝助阳、健脾温中
雨水节气的日常饮食,主要从这2个方面来入手:
① 养肝助阳:多食用性味辛温发散的食物,如韭菜、香菜、大蒜、大葱等。
② 健脾温中:多食用性味甘温补益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小米、芝麻、蜂蜜等。
运动:劳而不倦为宜
不管是哪个时节,都不宜选择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以免损耗人体阳气,不利于机体生长升发。
可选择散步、快走等相对和缓的运动项目,以身体舒展疏通、劳而不倦、微微出汗为宜。
经穴调养:3个小妙招
①搓揉腹部养阳法: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揉按200次。
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消化,预防便秘,又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提高睡眠质量。
②固精益肾提肛法:平躺在床上,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肛门紧闭,小肚及腹部稍微用力,同时向上收缩;
稍停2~5秒,放松,缓缓呼气,同时慢慢放松腹部和肛门。如此重复9次即可。
③按压穴位:足三里、太溪、公孙。
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雨水时节吃什么?
药食同源养生茶粥了解一下
除了上面介绍到的雨水节气养生要点,平时还可以搭配一些药食同源养生茶粥。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①红糖姜茶
生姜丝3克,红茶、红糖适量,沸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健脾温中。
②茉莉蜜茶
茉莉花1克,陈皮1克,沸水冲泡后,加入适量蜂蜜饮用。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祛湿。
③山药莲子粥
铁棍山药1根、莲子、芡实、茯苓各30克,小米适量,煮粥食用。
功效:补益脾肾。
上文介绍到的所有养生建议,适用于平和体质人群。
如存在体质偏颇,属于阳虚、阴虚、湿热、血瘀等体质者,则应在考虑本身体质因素的条件下,制定相应的养生方案。例如,阴虚火旺者不可再服用辛温的生姜、阳虚怕冷者服用甘平微寒的蜂蜜时应减量。
俗话说“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辨清体质,才可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