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泥砖房一条街
图②:漂亮的砖雕大门
图③:保存完好的崔家村后龙山古道
图④:宏大的古民居
兴安县崔家乡崔家村委的崔家村,笔者已经去转悠过多次,其保存良好的古民居群,给人印象深刻。今年2月,广西公布第四批传统村落,兴安县上榜9个村,崔家村是其一。因此,笔者再次走进了崔家村,并在村里徜徉细访,探寻尘封的历史,打卡今天的美景,享受时代的快乐。
崔家村位于兴安县城南12公里处,兴安至阳朔的旅游公路和省道202线从村边经过。在古代,从兴安县城到桂林府,水陆一起算进去,有三条路,一条是水路:沿灵渠走漓江水路。另外两条是陆路:一条是湘桂官道,经兴安县严关、溶江、灵川县三街到桂林;一条是沿着海洋河两岸走古商道,经崔家、高尚,然后经海洋坪至大圩镇或者过长岗岭至桂林。
由于崔家村坐落于湘桂走廊古商道上,客商来往频繁,商贸比较发达,因此,它是一个多姓氏聚集而成的村落。
其原住主要居民有徐、伍、唐、肖、崔、蒋等姓,其中徐姓和伍姓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消失不见,而今居于此的有崔、唐、萧、蒋、侯、王、刘等姓。全村现有203户750余人。其中崔姓常住人口500多人,为村里最大姓氏。
清朝时期,兴安县划分为东南西北4个乡。据崔家村崔氏宗祠里一方古碑记载:崔氏原籍灵川县细瓦窑(今灵川县三街镇南门城外),自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来到兴安县,卜居东四都江背坊,历数十年。查阅清代乾隆年间《兴安县志》卷一《舆地志》“乡都”篇,崔家村和江背村都有记载:东乡古名怀安乡。东四都总辖十甲,古名融川里。其中四甲辖五村,江背村和崔家村是其两个村,都“去县二十五里”。道光年间《兴安县志》也是如此记载。可见,今天的崔家村,已经融合了古代的江背村。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当年从兴安到桂林,就是走崔家经高尚与海洋至桂林这条古商道的。他在日记里虽然没有记录崔家村和江背村,但是提到了今崔家乡辖的开州村、东流村、西流村、土桥村等村落。现在的崔家村后山,还保留着古商道的“钉子路”。路边有一口古井,是商旅们喜爱的甘泉,被载入了乾隆年间《兴安县志》“井泉”篇:凫势井,在县东二十里岗(即“江”,兴安人念“gang”)背山,水清而甘,夏秋饮之,可解疫痢。
崔家村作为古商道上的一个重要村落,也是南来北往商旅停留和住宿之地,村中现在还保存有一些商铺,可谓是其历史的见证。如一座有吊脚楼的矮小房屋,其大门一面全部是木板结构,有柜台的痕迹,其墙体上还留下了商号“裕源隆”,有“杂货糟坊”等墨书,说明旧时这里是一个杂货铺与酒坊。村里还有伙铺,一座房子墙壁上写有“客庽(寓)”二字,就是今天的旅馆酒店。另一边墙上还可辨认出“中伙安宿”“雅液糟坊”几字,说明这伙铺也有自己酿酒的作坊。据村委干部崔庆华介绍说,村子以前有杂货铺、酒坊、药铺、豆腐坊、打铁铺、裁缝店等等,商贸呈现过一时繁盛的景象。
崔家村古民居基本上是明末清初以来的建筑,据统计尚存古民居和祠堂共38座。崔氏大户人家设有院门,房屋一排一排地整齐相连,青砖灰瓦,高耸的马头墙,石雕窗户,条石门框,石雕木刻彩绘各种动植物吉祥图案,如“双凤朝阳”“玉兔望月”“双狮戏球”“五福临门”等等,彰显出古朴厚重和精美独到之古韵,给人以完整和美好之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展现。
在一座古民居的墙上,镶嵌着一块刻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青砖,还有一面墙壁上刻有一个“嘉庆”年间的“嘉”字,这说明这些房屋是修建在乾隆和嘉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了。
在一家的天井里,有一个大石水缸,叫“太平缸”,其一面浮雕“双狮抢绣球”,精妙绝伦,比较少见。
崔氏宗祠为二进三阔砖瓦房,其柱础雕刻的吉祥动物图案特别精美,寓意丰富,如雕刻鹿凤图像,寓意“俸”“禄”。
崔家村中的萧家先祖是兴安的名门旺族,在清代道光年间《兴安县志》有记载:明代嘉靖年间贡士萧良儒(有学行,祀乡贤)、萧良圭(训导)是亲兄弟,他们的子侄辈即学业有成,为官有声,在明代万历年间达到了繁盛与辉煌期,先后有5人中举人,任职“四知县一知州”:萧学仪(广东灵山县知县)、萧学俨(南直萧县知县)、萧学侃(四川南川县知县)、萧学书(云南罗次县知县)、萧学礼(禹州知州)。还有贡士萧学庄、萧学诗、萧学易等。在清代,有康熙年间举人萧元燦(上林县教谕)、萧与栢(宣化县教谕)等。兴安曾有谚语云:“岳家半座城,萧家一个垌。”看得出萧家的富贵与权势。
而蒋家,有蒋正秀,字养成,江背村人,明代万历年间举人,湖广祁阳县知县;蒋正美,字广成,正秀兄,明代天启年间举人,广东翁源县知县。
到了清朝中后期,崔氏家族逐步发展和崛起,崔文炽得以例授太学生赠修职郎,崔名典为贡生,崔名兴郡庠生,崔名与邑庠生,崔世济邑庠生等。最有名的是崔世汉,字子厚,兴安县清末民初四大财主之一,他的名字与故事被《兴安县志》和《桂林地区党史大事记》记载。1926年11月,从广西第一期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回到兴安县的文伟如、蒋枝藩等7人建立兴安县农民协会。县农协会成立后,先后组建乡、村农民协会40多个,会员达2000多人。这年冬季,崔家村大地主崔子厚,因设私牢关押民医而被当地农民上诉县法庭。县府慑于民愤和农运声势,遂将崔扣下,后解桂林关押达7个多月。县农协会据此编演话剧,到处宣传,农民声威大振。崔子厚是被作为反面教材写进史书的。
如今保存下来的古民居群,大多数是崔氏先祖修建。村里有几对夹石,其中就有例授国子监太学生崔文焯竖立的夾石。
如今的崔家古村,经过环境综合整治,已经发生巨变,其道路干净整洁,除了原有石板路和钉子路外,又将各条巷道铺设了青石板,门前屋后修建了花圃,维修了古民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前海洋河畔,修建了“崔家农庄”等旅游接待点,打造了茶花园等农业观光基地,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魅力新农村已初放光芒。
路书
从桂林市区至崔家乡崔家村,大约70千米。可经322国道过灵川县城至兴安县,然后沿兴阳公路至崔家村。也可从桂林市区经灵川县海洋乡或灵田镇过兴安县高尚镇至崔家村。自驾车十分方便。
(杨迪忠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