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正月花,红灯绿彩挂满家;龙灯狮子满街舞,街头巷尾闹喳喳……”4月20日上午,从兴安县白石乡鳌头小学的舞蹈室里传来了阵阵桂北彩调《十月花》的曲调声,只见十几名身着传统服装的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稍显稚嫩的唱腔、拿捏到位的兰花指、惟妙惟肖的簪花和劳动等场景表演,孩子们在表演中领略戏曲艺术的魅力,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据悉,彩调是清代北方的柳子戏流传到桂北以后与当地民间俚曲小调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地方剧种。彩调剧目多以劳动、爱情、家庭生活等为主题,有大量的口传和手抄本在民间流传。受市场经济影响,知道和了解彩调的人越来越少,彩调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以前总觉得听戏是老人喜欢的事情,现在我觉得唱戏真有趣,我还想继续学习......”参与表演的一名小学生有感而发。为加强戏曲传承与发展,白石乡每年都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鳌头小学校长赵翔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学生们打开一扇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窗口,让他们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近年来,兴安县持续推进 “戏曲进校园”活动,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戏曲文化引进课堂,打造推广一批校园戏曲文艺精品,赋予传统戏曲新时代的色彩和魅力,进一步提升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助力兴安精神文明建设。 (通讯员:文丽华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