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第二中学高二学生小蒋遇到一件烦心事,和受导老师几次欲言又止,被细心的受导老师观察到,小蒋如实相告,本来担心会被批评,受导老师和颜悦色地说:“年轻人都会遇到的”,接着讲了几个故事和解决方法。小蒋感激说:“老师的几个故事,让我不安的心平静了,我知道了该如何面对。”
在教与学、教与导的过程中,全州县第二中学高中部在高中各年级实行“导师制”工程,进一步充分发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导师不仅是学生们的任课老师,同时更是学生们的思想引导员、学业辅导员、心理疏导员、生活指导员和成长向导员,因人施教、因人施策,从全方位、多角度地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日常校园里,教师和受导学生或在教室、办公室,或在跑道、操场上,都能见到他们亦师亦友般相互交流、无拘无束的场景。在受导过程中,许多老师明显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变化:“成为师徒之后,学生上课时的配合度、专注度会更高一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平等,学生也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与老师分享。”
高一班主任李斌老师是一位写作能手,有几十篇作品发表在各级媒体。在和受导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有写作爱好,于是因势利导,培养他们写作兴趣。
“我也会更关心学生其他科目成绩,尤其是弱项科目,会督促学生加强该科目的学习。”该校校长邓一多表示,导师制还加强了不同学科任课教师的交流,各科老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合力,让学生各科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
据了解,该校每位“导师”负责5至7名学生,从行政领导到任课老师,从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到术业有专攻的优秀老师,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任课老师和授课班级学生结对帮扶,与学生关系更紧密、交流更频繁、指导更深入、影响更长远,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更深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各科的学习状况、生活思想上的困惑、成功的喜悦等,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能找到自信、希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出更个性化的学习成长道路。”
“边探索边实践,边实践边完善”,全州县第二中学高中部循序渐进地制定和完善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师徒结对帮扶时要签订《受导学生跟踪表》,分析受导学生的学情、思情等方面状况,课后有面谈、考后有总结,让受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同时还将导师工作量化赋分,每学年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导师工作情况,评选优秀导师,计入业务档案,形成了全校行之有效的全员导师制工作模式,极大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该校全面实施的“导师制”一年多来,已有180名教师和1300多名受导学生结为师徒关系,学校评选的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之中,有50%来时自受导学生。(蒋瑞峰 文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