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根本在家,家的根本则是家风,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所以,中华民族非常注重家风的传承。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睦洞村,就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家庭,小小的门楣上悬挂着五张“光荣之家”的门牌,而他们家族人口不多,却培养出了五位优秀的士兵。这个家族的从军之路就要从廖仲辉廖爷爷开始说起了。
廖家荣光参军始,从军报国好榜样
廖仲辉廖爷爷出生于1931年8月12日,廖爷爷出生不久便碰上了九一八事变,当时的社会动乱不安,国家正处于外忧内患中,廖爷爷在这样动乱的年代中长大,同时也见证了祖国一步步强大起来,对于国家的热爱让廖爷爷的心中也冒出了想要从军报国的念头。于是廖爷爷在1956年2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军入伍,加入1960部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子弟兵,于1958年12月光荣退伍。
党和部队的教育,让廖爷爷获得了精忠报国、节俭朴素、吃苦耐劳等宝贵的精神财富,廖爷爷说:“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子孙都能参军入伍,保卫国家,在部队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部队里学到的知识能够受益终身。”让孩子们走到部队中去,也成为了廖爷爷的教育初衷。
儿孙争把光辉续,点亮家风引路灯
廖健在爷爷和父亲的支持下,成为从军家风传承的第一人,第一个从廖爷爷手中接下参军接力棒。廖健出生于1991年2月14日,于2009年12月入伍,入伍时年仅18岁,小时候爷爷经常讲述红军故事,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小廖健对军人产生的崇高的敬仰,从小便有了一个当兵梦。
廖健入伍后任职于广东边防海警二支队,在部队期间一直严于律己,刻苦训练,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于2011年12月光荣退伍。退伍后于桂林市某健身房当健身教练,这得益于在部队的体能训练时廖健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自己的体格也比一般人要强上不少,退役后才找到了这样一份好工作。
“弟弟的年龄比我小,竟然比我先入伍了,我可不能落后于弟弟”廖勇智说道,他出生于1987年4月13日,于2010年12月入伍,是廖家从军第三人。入伍后任职于8741部队,他在部队期间表现优异,荣获优秀兵、优秀指挥士官等称号,2012年12月退伍。廖勇智2007年就读于广西城市职业学院,大学时就已经入党,说明廖勇智在入伍前就有了很高的思想觉悟,且在大学中成绩优异、表现突出,是一名根正苗红的好青年。
廖勇智说,党领导一切,爷爷从小就这样教育我们,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大学时我就积极入党,就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初心,继承爷爷的爱国情怀,成为一名党员,是我的心之所向,成为一名士兵,亦是家里的众望所归。廖勇智退伍后在临桂区临盛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任项目部主管。
廖家第四位踏上军旅生涯的是廖伟,他出生于1989年9月8日,于2012年12月入伍,在武警昆明支队政治部宣传科工作,成为了一名新闻通讯员,他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被战友称为“最强新闻报道员”,后于2017年12月退伍。
“爷爷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有奉献精神,所以即使再苦再累我也不抱怨,因为一切都是值得的。”廖伟说道,用镜头对准一线军人,用文字记录先进事迹、传播正能量,他坚守了五年。廖伟在部队期间表现优异,工作认真负责,在部队期间还光荣入党。从军五年,建功军营荣获三等功一次,嘉奖七次,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党员、优秀士官、勇士称号,为廖家荣耀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廖伟退伍后,心里还是想着要继续为老百姓做实事,于是在2019年考入梧州市苍梧县京南镇人民政府,负责武装、宣传工作,成为了一名扎根于百姓中的基层干部,始终秉持着一颗“服务于民”的心默默奉献着。
2019年9月,廖宇焘怀着满腔热血踏入属于他的军旅生涯,廖爷爷感到很欣慰,因为他是廖氏一族入伍第五人,他入伍后分配到驻港部队。为什么要参军?廖宇焘说:“因为我要向革命先辈看齐,向爷爷看齐,向哥哥们看齐。”他从小就受到红色文化熏陶,“我从军,我光荣”的思想也一直激励着他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长大了后,年龄相近的哥哥们陆续投身军营报效祖国,如今也终于轮到自己接下从军的接力棒,在廖家的从军路上继续奔驰,为祖国的安定和平、繁荣昌盛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基因代代传,家风传承从小抓
红色基因,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在廖家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因为从军报国就是廖家的家风,“对国家忠诚热爱,对自身严于律己,对他人乐于奉献,对家族以身作则”就是廖家的家风,也是廖家小辈们在廖爷爷身上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这些家风家训时至今日,也还在传承给孩子们。在廖仲辉爷爷的影响,家里的四位小辈积极投身军旅建功军营,为祖国奉献青春守卫和平,成为了人民的武装,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孩子接过从军这条接力棒,赓续红色基因。
通讯员:黄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