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锅的馄饨皮薄肉嫩,配上榨菜、胡椒等佐料,让人食指大动。
汪清清正在包馄饨。
“安徽小潘馄饨”地图截图。
“安徽小潘馄饨”刚搬了新地址,店铺更加明亮整洁。
桂林人的早餐清单中,除了最具代表性的米粉之外,馄饨绝对也能占据一席之地。皮薄肉鲜、一口一个,小小的馄饨配上紫菜汤底,也是不少人吃早餐时的首选。
在美食云集的九岗岭,有一家被街坊口口相传的小店,它就是安徽小潘馄饨店。这口来自安庆的味道,让不少食客追着吃了七八年。
★推荐理由 食材好、口味好、服务热情
这家店的馄饨料很足,食材新鲜,价格也很合理,六七块钱就能吃到一大碗。小店门口几乎总有人排队,馄饨都是一边卖一边现包的,老板和老板娘非常热情,很多顾客他们都认识。这家馄饨我吃了五六年了,每次去店里都觉得很温馨。
——家住桃花江路的潘先生
★记者探店 现包现煮 生熟都有售
提起“安徽小潘馄饨”,住在九岗岭附近的居民几乎没人不知道。这家开在九岗岭二巷中的小店,征服了很多桂林市民的胃。
上周五,记者来到安徽小潘馄饨店,虽然早餐时间已过,也还没到午饭饭点,但店里也有四五位客人正在吃馄饨。一进店里就能看到一个操作台,上面放着一口用来煮馄饨、饺子和面条的大锅,而操作台的另一边放着一盆新鲜的肉,老板娘汪清清正在快速地包着馄饨。
右手用筷子沾上肉馅,抹到薄薄的馄饨皮上并顺势一卷,再用左手麻利地一捏,也就是一秒钟左右,一个馄饨就包好了。不一会儿,装馄饨的盘子里就满了。
记者留意到,不少顾客都是店里的老熟人,一进店就和老板娘寒暄了起来。采访当天,老板潘江龙正好回老家探亲了,很多客人进店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小潘怎么不在”。中午11点半左右,就不断有顾客走进店里。
“老板娘,要一份6块钱的馄饨!”“我要一份7块的馄饨面!”顾客点好餐后,汪清清的姐夫就开始往锅里下馄饨,等待馄饨煮熟的间隙,他便将紫菜、葱花、盐、油、酱油等佐料加入碗中,再倒入热汤。等到锅里的水开了,他又向锅中加入凉水,水烧开两次之后,馄饨也就能出锅了。
这家馄饨店的价格不贵,5元20个,每加1元多5个。水饺则是按个出售,8毛钱1个。记者点了一份7元的馄饨,皮薄肉嫩、入口即化的馄饨让人食指大动,再撒上胡椒粉,配上榨菜等佐料,确实美味。
除了能堂食,店里同样也出售生馄饨、生水饺,价格比堂食的略低。记者看到,有几位客人在店里用餐后,离开时就买了几包生馄饨,打算带给家人尝尝。有人一次就买了80个。
★小店故事 卖的是祖传手艺
潘江龙和汪清清是土生土长的安徽安庆人,10年前,他们来到桂林开了这家馄饨店。汪清清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02年时她就在桂林开过店,但后来又去了南京。“因为还是更加喜欢桂林,所以2012年的时候我就又回到了桂林。”
据她介绍,馄饨在安庆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吃,在她长大的镇上,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馄饨,从19岁开始,她就跟着姐姐和姐夫卖馄饨。“姐姐、姐夫之前也在王城附近开馄饨店,现在和我们一起经营这家店,我们现在卖的馄饨就是‘祖传手艺’,是从我姐夫的父亲那边传下来的。”
在汪清清看来,开店最重要的就是讲究品质。每天清晨5点,她都会去采购包馄饨和饺子要用的猪肉。她表示,为了保证口感,店里选用的都是前夹肉,每天大概要买三四十斤。采购好食材后,她就要到店里进行剁肉、调馅儿等准备工作。“我们想要保证肉的原汁原味,因此在制作肉馅时,也只是加了盐。”
每天早上6点半,馄饨店准时开门营业。上午8点到10点半,是早餐的高峰期,到了中午12点,又会有一波客人来吃午餐。记者了解到,馄饨店会一直营业到晚上8点,但下午3点过后,店里就只出售生馄饨和生饺子了。
“下午来吃馄饨的人就比较少了,而且每天工作那么久也比较辛苦,所以到了下午我们就不煮了,想吃的客人可以买生的回家做,我们也会配好佐料。”汪清清说,开店2年后,店里的生意逐渐好了起来,有很多都是回头客。“前段时间我们歇业了一段时间,还有很多老顾客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恢复营业。”
靠着客人们的口口相传,除了附近居民外,如今也有不少人会从临桂、三里店、叠彩区等较远的地方专程来吃馄饨。“还有人专门从资源来吃的,也有人觉得我们的馄饨好吃,特意买了生的寄给在南宁的家人。”汪清清说,目前店里每天大约能卖出上万个馄饨。
在她看来,开店虽然比较辛苦,但能得到顾客的认可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我们打算一直把这家小店经营下去,虽然累但也很值得,我们会继续用心对待每一位顾客,也希望能让更多人尝到我们家乡的味道。”
记者唐霁云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