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他沉得心,扎根基层三十载,默默执教耕耘;从普通教师到乡镇学校校长再到人大代表,变的是身份,不便的是教育初心!三十年来,他固守执教学校一方小小天地,却宛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一位位学子的求学之路;当问及教师这份工作辛苦吗?他却笑着说到:“辛苦是一定的,但我不后悔,我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因为我觉得教书育人是件很幸福的事。”他就是永福县罗锦镇镇中心校党总支书、校长、中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廖新友。
到学生家家访 摄影:杨雁婷
日常教研活动 摄影:杨雁婷
一、勤劳肯干“老黄牛”
在同事眼中,他是勤恳实干的“老黄牛”。1993年,廖新友从兴安师范毕业,来到罗锦镇罗锦初中担任老师。刚刚走出校园的他,深深感觉到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于是他便虚心向周围经验丰富的老师虚心求教,这还不够,他深知知识更迭快速,唯有多学习,多走出去,才能厚实教学储备;1994年至1997年期间的每学期他都到桂林市参加函授学习,为了不影响学生教学进度,他白天函授,晚上返校辅导学生,所教班级在1995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中荣获全县第一名。“成绩只是属于过去,唯有自己多学,多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这份工作。”这是廖新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在日常的教学中他十分注重学习,先后前往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桂林地区分校、长春师范学院进行函授学习,刻苦锤炼教学本领的同时,他的努力也换来了回报。他先后荣获市级先进个人、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县级十佳校长等荣誉。
二、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在学生眼中,他是传道解惑的“引路人”。课堂上,廖新友总是循循善诱学生们去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同学们在遇到数学上的“疑难杂症”时,他总是耐心的引导学生去回想知识点,不管是悟性较好的学生还是一般的学生,他总是一视同仁,他觉得作为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是他的责任,不应该心存偏袒之心。他是良师,1997年的教师工资只有200元,在听到学生无法交学费的那一刻,他毅然拿出工资的一半资助学生上学,在日常生活更是不停的资助孩子们的日常开销,力所能及的为孩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多年的的教学生涯中,爱岗敬业,以校为家,用每个日夜的努力去点亮孩子们灿烂的未来,保持全县前列的教学成绩,多次获得县级教学成绩奖;他是益友,师者父母心,心疼贫困学生上学不易的同时却不忘记扶贫还需扶志的理念,在任班主任期间,他积极组织学校家庭贫困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教会孩子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书写自己未来的华章。近三十年来,廖新友教出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走出乡镇,走向县城,走向省城,去见识外面更大世界。
“廖老师人非常好,上课严谨认真,生活中还关心我们的生活起居,衣食冷暖,有时我们没钱吃饭了,还常常给我们钱吃饭。”已经初中毕业多年,在外地上大三的小王谈及廖新友老师时还是充满感激。
与学生谈心谈话 摄影:杨雁婷
三、开拓进取“实干员”
在学校发展上,他是锐意进取的“实干员”。由于教学成绩出色,廖新友先后担任罗锦镇罗锦初中副校长、校长,罗锦镇中心校党总支部副书记、校长。爱一行终一行,身份转变,不变的是教学初心。担任校级领导后,他积极健全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出台多项教师管理细则,解决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激发了广大教师工作热情,让真正努力工作的教师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坚持开展“师徒结对”、选派新教师到县直小学和镇中心小学跟岗学习、新教师上达标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等丰富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为学校新增一批年轻的教学能手,造就一批教学骨干教师,带动江月小学、金福小学、林村小学等教学质量薄弱乡村学校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在2004年担任校长后,经过5年的苦心经营,罗锦初中从招生困难的局面转变成永福县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乡镇初中。
“廖校长总是想办法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备、校园环境以及我们的待遇,他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领导。”当谈及廖新友时,罗锦镇罗锦初中青年教师小王这样说到。
都说育人者始于无私,成于坚忍。尽管没有恢弘的誓言,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廖新友近三十载的教学工作中,坚守教育初心,用满腔热情和不懈耕耘,终育得满山桃李芳华!谱写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感人篇章,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通讯员:杨雁婷 周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