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县区

阳朔县福利镇道山村第二届“道山论稻”农耕文化节热闹非凡!

1706

  金秋乡村美,丰年稻花香,正是欣赏丰收之美的最佳时。9月11日,福利镇道山村第二届“道山论稻”农耕文化节顺利开幕。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覃丽虹,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福利镇主要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田间文艺表演(福利镇政府供图)

夜空下的“稻田音乐会”(福利镇政府供图)

  开幕式上,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覃丽虹致开幕词,她表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要切实把我们的耕地保护起来,建立“田长制”监管体系,深入推进耕地撂荒整治、退果还粮,深挖粮食种植潜力,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现代化之路,并且要持续挖掘、研究和宣传好农耕文化,让农耕文化节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随后,由道山村村民自创的歌舞节目《金色诗歌田园收割舞》正式拉开了本次农耕文化节的帷幕,一声“开割了”的呐喊!现场领导、嘉宾、村民代表收割三把稻穗,一场盛世浩大的祭社仪式游行正式开始,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社仪式,用新米、猪肉等酬谢社神(土地神)的护佑与眷顾,老人一边点烧纸钱,一边唱念,祈求来年继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水稻体验区设置了收割点、打稻点等供游客体验,游客们在党员志愿者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协助下纷纷下田体验收割稻谷、打谷子等传统农耕农活,在了解、传承农耕文化中明白“粒粒皆辛苦”的艰辛,充分感受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游客徐先生说:“我是从恭城县过来的,带着家人和孩子一起来参加道山村的农耕文化(节),到这里感觉一片金灿灿的稻谷,然后带着小孩体验一下这个割稻谷、打稻谷,这些都是以前我们80后做过的事情,现在带他们10后的小孩来体验、体验,他们感觉非常的开心。”

  当晚,夜空下的“稻田音乐会”同样吸引了周边村民和游客纷至沓来,整个稻田农耕音乐节以自然风光和稻田作背景,夜空当点缀,游客迈入稻田,音乐起,虫儿在咕咕叫,稻穗伴随着音乐律动而沙沙响,《虫儿飞》、《齐唱毛南柳啷咧》……等悠扬的音乐在田野回荡,大家仿佛都醉“稻”于田野间,在稻谷飘香中享受着这场接地气的音乐盛宴。

  活动当天,游客们一边观赏着欢快的文艺表演、一边聆听着喜乐的稻田音乐会,一边漫步在金色的稻田里打卡各式各样由稻草编制成的稻田景观。在中秋假期,道山村用满目的金黄,沉甸甸的稻谷、丰富的农耕文化活动让“丰”景“活”起来,动起来,为慕名而来的广大游客提供了可观、可游、可玩的农耕文化节,游客们纷纷表示这个中秋假期不虚此行。

  生态稻田项目负责人彭骞说:“我们此次的“道山论稻”文化节,我们主要是想传递我们本地的、在地的这种农耕文化,这种农耕文化也包括很重要的祭祀,那这次我们主要的上午这个活动,主要是祭祀活动俗称祭土地神,那么祭土地神这个过程是酬谢我们土地神这一年来对我们的关照,然后风调雨顺,让我们五谷丰登,我们想把我们这种农人守信用、讲诚信、守规矩,这样的一种最淳朴的理念传递给我们身边人和外边的人。”

游客体验打稻谷(福利镇政府供图)

  据悉,福利镇以“党旗领航·精耕农业产业促振兴”活动为契机,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积极做好“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文章,通过土地流转,在道山村引进种植100亩生态古法稻田,采用村民入股的形式盘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营销,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深耕“道山论稻”农耕文化内涵,形成了“党旗领航·道山论稻”党建特色品牌,打造了福利“农耕文化旅游”新名片,不断释放生态“红利”、绿色福利,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

  通讯员:赖黎勇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