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县区

资源县中峰镇社岭村驻村工作队:用好“三大法宝” 助力非遗振兴乡村

1638

  乡村振兴大舞台,富民强国接力赛。资源县中峰镇社岭村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用好“三大法宝”——把非遗文化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外同助非遗振兴乡村体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把培养好非遗文化传承人和保护者作为有力抓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不断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不断增强非遗振兴乡村的强大力量。

  深入推进“文明+文化传承”文明实践,建设非遗振兴乡村体系。

  2022年5月30日,社岭村驻村工作队积极联合资源县委统战部、民宗中心,在位于社岭村岔岭屯的瑶绣与瑶族山歌传承基地举办“资源县中峰镇社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瑶绣传承培训班”。当地50多名瑶族小学生、瑶绣传承人、瑶族群众共同体验了瑶绣与瑶族山歌非遗文化。活动中,瑶绣传承人冯小兰现场一边唱着瑶族山歌、一边手把手传授瑶绣技艺,并详细讲述瑶绣的“一针一线”蕴藏的文化与智慧,让孩子们亲身体会瑶绣和瑶族山歌非遗的魅力。这个培训班真的很有用,现在大家都能在家门口赚钱了。冯小兰说:“以前我们这里很穷,现在我们富起来了,我开起了农家乐,生活很富足,又还有刺绣,我们靠刺绣就能维持我们的生活,感谢党的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

  2021年以来,社岭村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人和志愿者的力量,以传承传统文化,发掘和宣传优秀民俗文化为侧重点,设立传统文化传承体验实践点,并开办非遗传承培训班4次,培训达103人次。进一步发掘弘扬了当地传统优秀文化,增强少数民族村发展软实力。培训班教师、桂林市非遗项目瑶族山歌传承人罗友军说:“我们依托这两个基地和培训班,主要是为了传承和发展我们瑶族的传统刺绣和歌谣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致富新路径和强大精神动力。

  深入推进“宣传+文化传承”文明实践,建设中外同助非遗振兴乡村体系。

  社岭村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瑶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依托统一战线强大能力和后盾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优势特色,组织挂牌建立“广西师范大学留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中外之声共同讲述中国故事,让脱贫民族村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的故事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2021年10月23日,2021年侨界新生代代表人士看广西体验营活动、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境外师生“看乡村发展变化,知脱贫攻坚成就”主题活动和资源县民族山歌培训班在社岭村隆重举行,来自1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师生代表与当地各族群众共同感受了瑶绣和瑶族山歌的魅力,让资源的瑶绣经典和山歌天籁唱出了大山,社岭村一度成为网红热搜,宣传阵地进一步巩固提升,为资源县打造世界级旅游小镇打下坚实基础。广西师范大学塔吉克斯坦籍学生孟一说:“我来中国三年了,去过很多的大城市,没去过别的农村,从没见过这么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和文化,太棒了!”

  深入推进“人才+文化传承”文明实践,建设瑶绣传承人才培养体系。

  社岭村驻村工作队积极培育和吸纳瑶绣技艺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融入文化志愿服务队,把培养好非遗文化传承人和保护者作为有力抓手。

  2021年,在驻村工作队积极鼓励和支持下,社岭村动态监测户谢秀英组织本村瑶族妇女同胞进一步学习并制作瑶绣,设计出了具有时代潮流和民族特色相融合并且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大家互相学习,鼓舞了村里更多瑶族同胞们的创业热情,目前社岭村参与瑶绣生产的绣娘达到20人,其中6人是脱贫户和动态监测户,依靠瑶绣、山歌和农家乐,每年每户可增收3000元以上。谢秀英说:“感谢(驻村)工作队帮我又解决了一个难题,现在姐妹们基本上都回来了,每天大家在家有歌有乐,干的活都是大家拿手的刺绣,轻松多了。”

  此外,社岭村驻村工作队全面挖掘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艺术天赋,将瑶绣文化带进枫木完小第二课堂,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推进瑶绣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工作,着力培养瑶绣文化传承人才,促进当地民族文化后继有人、源远流长、造福未来,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奠定人才基础。枫木完小瑶族学生赵国全:“我们第一书记经常到我们学校来看我们,每次都好好玩,希望他多来些。我觉得这个瑶绣课很有意思,我要把它学好,以后介绍家乡时一定介绍它。”

  如今,村民们天天与歌舞相伴,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致富,还把家乡打造成了网红村,吸引更多的人回乡绣起了瑶绣。社岭村用三大法宝助力非遗振兴乡村,让瑶绣绣出了美好生活新画卷,瑶歌唱出了锦绣小康新时代。

  通讯员:韦斯门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