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全州县农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一台台农机助力,使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彰显出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机械化耕田
插田
眼下正值秋收的关键时期,3台现代化农机装备正在纵横驰骋,成为农家好帮手。“我今年50多岁了,种植了6亩水稻,如果靠我们两口子收割,可能需要好几天去了,年纪大了,用不了力了,现在全是机械化作业,几个小时就能干完,放在以前根本就完成不了”。谢中业如此说道。
收割稻谷
农机设备
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现在耕作逐步向农机化、规模化、现代化迈进,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也是农民增加了收入。除了生产效率,农机机械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风险,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也引进了粮食烘干机,让稻谷无需见“太阳”,烘干后就可直接打包入库,切实解决了困扰农户多年的晒粮难题。
示范区
禾花鱼鱼苗生产
据了解:全州县于今年承接桂林市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县,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大力发挥当地特色农业优势,建设600亩禾花鱼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目前实施的全州县禾花鱼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以“示范带动”为目标,以加快实现当地“农业现代化”为宗旨,以“农业机械化”为基础,着重推广示范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通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禾花鱼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的农机装备不仅在数量上持续突破,更是在质上实现了跨越,通过农业机械化,农户由原来的小型、低档次农业机械向复式、高效能、智慧型农机转变,极大提高了种植效益,也提高了收入。
“我们以政府单位为主导,积极扶持当地农业产业现代化、机械化发展,保产量、保质量,争取将机械化成效惠及每一个农业生产地区。”全州县农机服务中心主任何永昌说。
目前,通过万穗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禾花鱼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帮助该地区稻谷收成相较去年增长20%,禾花鱼产量相较去年增加35%,生产成本同比下降25%,示范区辐射面积增加800亩。实现了给示范区降成本、提效益的同时,扩展机械社会化服务面积。
通讯员:赵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