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全州农合行始终牢记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理念, 坚持党建引领,深耕金融普惠,做实主责主业,主动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大局,从“深度、力度、广度”三度发力,坚定不移做好各项金融服务工作。截至3月末,全州农合行贷款余额100.6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72.32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金融动能。
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乡村振兴更有“深度”。全州农合行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党旗引领+金融先锋”模式,加强与政府和村委的对接,通过党建共建、走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将金融服务全面带进村组,在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形成了“党建金融联盟,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工作局面。本行选派了118名农信金融专员,赴18个乡镇 274个村(社区),以“整村授信”为切入点,结合“白名单采集”工作,对全辖乡镇进行拉网式、全覆盖走访,全面、精准把握农村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需求,持续做好送贷上门工作,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乡村振兴增色赋能。同时,为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金融专员们在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时,有针对性地对村里的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定点服务,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公众咨询等方式,积极向村民答疑解惑、普及金融知识,有效提高群众金融素养,远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各类陷阱。通过面对面讲政策、手把手教操作,心贴心解疑惑,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农信温度”。截至3月末,我行共采集白名单7.44万户,累计授信户数为1623户,授信金额为11.29亿元;累计用信户数为908户,用信金额为8609万元。
聚焦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更有“力度”。全州农合行从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产品、提高审批效率等多方面着手,强力支持实体经济,全力当好服务地方发展的金融“店小二”。近年来,我行以“产品+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推出的“桂惠贷”“商贷通”“企税贷”等系列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率和满意度,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同时,简化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实行“阳光办贷”,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无纸化”审批,线下贷款申请资料实行一次告知,业务“一次办好”和“只跑一次”。
全州同创林产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松香生产、销售;松节油、松香包装材料加工产品的企业,该企业近几年来营业流水大,税务缴纳多,信用资质优质,企业发展前景良好。但因冬季松油价格下跌,企业所有产品全用于储存货物而不卖,导致冬储流动资金困难。在了解到该公司的资金需求后,全州农合行高度重视,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丹亲自带队主动上门对接,根据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向其推荐了适合的贷款产品“企税贷”,纯线上办理、全自动审批,无需抵押物,仅一天,该公司就获得了300万元的授信。
“真的是太感谢你们,帮了我们公司的大忙呀!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到账,而且还无需抵押物,整个流程也都有专人指导,无需我多操心,全州农合行的服务实在是太贴心了!”该企业负责人张总对全州农合行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强化科技赋能,服务乡村振兴更有“广度”。全州农合行牢记为农初心,坚持将服务下沉,把普惠金融推进到百姓家门口。一方面全面丰富服务网络,构建集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手机银行、聚合支付于一体的县域农村渠道体系,加快网点布局优化调整,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不断完善乡村金融服务“支付网”,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家门口”式的基础金融服务保障,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州农合行已在全辖18个乡镇布设农村金融服务便民点192个,成功打造59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布设“农信易扫”收单商户9023户;在社区、乡镇设置69台24小时自助服务设备,实现了农民“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打破了农村产业发展支付结算的地域局限。另一方面突出“科技赋能”积极打造电商平台,依托“利农商城”平台,打造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电商物流等综合场景,为农产品销售插上“翅膀”。近年来,全州农合行充分利用金融服务网络全覆盖的优势,将安和芋头、毛竹山葡萄等特色农产品推广上“利农商城”线上商城,同时开展特色农产品专场直播活动,通过“金融+电商”实现“效益+发展”的目标,帮助农户打通销路,为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下一步,全州农合行将继续以服务“三农”小微,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进一步加强信贷支持,提升服务质效,优化金融产品,持续将金融活水引向田间地头,浇灌实体经济,谱写出全州农合行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全州农合行舒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