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动态

兴安县:科技赋能育秧 助力春播生产“加速跑”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1704

  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刘敏娟 肖帆)放置育秧盘、铲底肥、递秧盘、加稻种、调节水量……近日,在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内,两条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火力全开”,数名工人在育秧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会儿工夫,一盘盘成品秧盘“生产”出来,紧接着被叠放在推车上,运往旁边的育秧暗房内。

  据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新全介绍,机械化育秧的秧苗质量好、效率高,这样的机械化流水线作业,一台育秧机每小时可“生产”800盘秧盘,可满足40多亩农田的秧苗需求,今年的育秧量将能满足4000亩农田的需求。

  “这条水稻精量育秧生产线是今年新购进的高速生产线,精量播种,精准到每穴3-4粒种子,播得既快又均匀,有利于秧苗通风透气,减少秧苗病害,有利于秧苗的管理。”唐新全说。

  据了解,在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内,建设了一个6000平方米育秧工厂,采取“1个育秧中心+N个育秧点”模式,主要是在温控育苗室里把秧苗出好后,再拉到大棚育秧点处。采用这样的方式,能有效避开外界不良的因素,特别是减少早春时期的“倒春寒”天气,确保秧苗恒温、恒湿、光线一致,让育秧更加安全可靠。

  “国家提出要把粮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这让我们种粮大户更有信心去干,希望能通过现代科技的力量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粮食生产,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唐新全说。

  近年来,兴安县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采取多项举措,大力实施“科技强农”行动,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2022年全县实现一产增加值75.1亿元,同比增长7.0%,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