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新闻中心 | 动态

临桂黄沙:“党建+产业”发展模式 注入乡村振兴“新血液”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1345

  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赵育霆)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近年来,黄沙瑶族乡坚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着力点,探索“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厚植发展优势,科学谋划部署,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持筑巢引凤,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全面摸底全乡各类乡土人才、种养能手、致富能人等“土专家”“田秀才”,建立人才“信息库”,积极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强化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真正将想干事、能干事的乡土人才选出来、用起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田间地头”和“理论课堂”相结合的模式,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能人大户实地观摩学习,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与智力支持。今年共组织实地观摩学习2次,参与人数达150余人。

  整合特色资源,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以“同心联盟”为载体,坚持把党建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产业联合、资源共享、人才帮带的发展模式,实现全乡技术、人才、土地、项目和资金等要素的优化重组,形成抱团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立足乡情村情实际,结合资源及产业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深入推进“一乡一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发挥党支部主导作用、党员和致富能人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基层党建与集体经济互利共赢的良好格局。

  聚焦产业发展,鼓起百姓增收“钱袋子”。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发挥支部主导作用、村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公司、能人大户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高山种植产业和林下经济,打造了滩头千亩罗汉果种植基地、围岭高山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翻水中药材示范基地、茗仁谷有机茶园示范区和安江坪茶叶种植示范区,目前该乡共种植百香果1292亩,罗汉果种植2864亩,灵香草、黄精、钩藤、黑老虎等林下中药材1120余亩,茶叶600余亩,蜜蜂养殖2870余桶,带动全乡5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新闻
数据加载中...
返回顶部
取消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