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频发,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由于被骗钱款多为老年人的养老金,一旦被骗,会给老年人带来财产和精神双重打击,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典型案例】
今年4月,老年客户王某在男子李某的陪同下,来到银行支取定期存款约10万余元。银行柜员告知取现5万元以上需提前一天预约后,陪同男子情绪激动,言语激烈,要求当天必须支取。经过银行耐心安抚和解释后,二人同意预约第二天支取。
次日上午,客户王某独自来到网点取款,柜员查询其定期存款时,发现4笔定期中只有1笔到期,其余3笔均未到期。柜员察觉异常,告知客户提前支取利息将大幅缩水,并询问其取款用途。王某坚持取款,并称其资金用于买股,不会上当。柜员随即询问王某与昨天同行男子的关系,王某称李某是她男朋友,资金是交给他儿子代购某公司股份。
客户王某已经六十多岁,提前支取定期给男朋友的儿子代购股份,情况十分可疑。经进一步沟通了解,得知王某离异多年,有一儿子在外地打工,平时联系较少,前段时间男子李某乘虚而入,与王某成为男女朋友关系。李某称其儿子在某公司有内部指标可以购买公司股份,在享受4%年利的同时还能每年领取公司大额分红,因为购股有时间限制,于是怂恿王某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投资。
意识到客户可能上当受骗,银行柜员和业务主管一起为客户王某分析其中疑点,向其普及相关金融知识,提醒她谨慎投资,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向110报警,民警赶到后也觉得十分可疑,随即拨打李某电话求证,在民警表明身份并询问李某关于该项投资的具体情况时,李某表示信号不好匆匆挂断了电话。
在银行和民警的反复劝说下,王某最终回归理智,认识到事情的蹊跷,最终放弃了取现和投资念头。
【案例分析】
该案中,老年客户王某离异多年,与儿子又缺乏联系,长期独居积累的孤独,导致出现感情缺口,不法分子趁机大打“亲情牌”,短暂相处便瓦解其防备心理,轻信代购股份获得高额回报的承诺,险些造成被骗的严重后果。
【案例启示】
1.预防老年人被诈骗,首先要提高老年群体的自身防诈意识,要加大对老年群体防范诈骗的宣传,积极向老年群体普及基本的金融知识,使老年群体树立起对高额回报的心理防线,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预防老年人被诈骗,不仅是老年人自己的事情,更是子女的责任。生活中,子女的关心和陪伴要多一点,平时多和父母沟通,满足父母情感上的需求。并且要积极主动向父母普及防诈骗的方法,讲述自己了解到的骗局,提高老年人的警惕心。
3.预防老年人被诈骗,银行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银行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不断提高发现风险、处置风险的能力,切实保障客户权益,为客户的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建行桂林城北支行 周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