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灵渠河畔五架车村,村道两旁的葡萄园已是一片喜人景象,碧绿的葡萄藤上结满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午后阳光炽热,剪枝、绑梢……一甲村村民赵德新戴着草帽在自家种满葡萄的院子里忙碌着。这是溶江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一串串紫葡萄“串”起了村民的希望,也“串”起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溶江镇开始试种葡萄,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素有‘南方吐鲁番’的美誉,目前种植品种有巨峰、夏黑、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10多个。2022年在县人大的指导下,我们重点提升打造了兴安县特色农业•葡萄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兴安县溶江镇人大主席唐晓红说道。
以站聚“才”,点燃聚才集智“强引擎”
近年来,为助力全镇葡萄产业发展,破解葡萄种植“小散弱”瓶颈以及“丰产不丰收”和病虫害多发的困扰,溶江镇人大根据辖区实际,按照“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的要求,将各级代表精心搭配重新编组,将原来的溶江镇自然果葡萄合作社人大代表联络站更名为兴安县特色农业•葡萄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将26名人大代表编入特色农业•葡萄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据悉,26名人大代表中共有葡萄种植大户8人、致富能手5人、农业技术专家5人、电商达人2人,专业人才代表率达80%,一个特色、专业的农业产业联络站点高标准“上线”。
以站传“技”,搭建民情民意“连心桥”
以“代表工作站”为依托,常态化开展联系人民群众活动,让代表能够零距离倾听群众的“心里话”。坚持以每月20日“人大代表选民接待日”活动为载体,人大代表轮流值班接访,收集葡萄种植户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领导领衔督办机制和实行红黑榜”通报制度,代表将收集到的民情民意汇总后反馈给镇人大,通过镇人大与镇党委、政府协商,促进承办单位落实责任、办出成效。
“葡萄根瘤蚜的大面积发生,使葡萄产量都下降了,品质较差,制约了葡萄的发展,严重的甚至死苗,卖不出好的价钱。”莲塘村村民庄某无奈地说道。
针对这些问题,镇人大迅速向镇党委、政府反馈,协调县里邀请来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葡萄种植一线的专家20余人共同“会诊”,找准根瘤蚜病虫的繁殖途径,采取针对性措施,在葡萄生长的各个时期进行精准防控。同时邀请镇上的农技专家、种植大户、“土专家”、“田秀才”等深入田间为葡萄“把脉问诊”,现场指导农户进行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栽培管理技术,帮助农户解决葡萄生产实际问题。先后引进、选育多种葡萄根瘤蚜砧木,研究探索适宜全镇的栽培技术的限域栽培法,扶持了5个规模在20亩左右,年出圃抗葡萄根瘤蚜的苗木10-20万株以上的育苗基地,真正做到特色农业•葡萄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交办的问题建议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以站育“能”,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该联络站紧紧围绕助力葡萄产业发展这一设站宗旨,组织进站代表开展农技培训、送技下田、直播助销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代表履职形式,向群众输送新观念、新思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在联络站驻站代表的助力下,服务区域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1000亩,葡萄一年两收技术应用500亩,葡萄促成栽培、巨峰葡萄错峰栽培技术应用500亩,秋冬葡萄园套种四季豆、辣椒等经济作物400亩,带动105户农户,增收350万元。
同时也大胆尝试引种,与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种植新品种阳光玫瑰、妮娜皇后180多亩,在兴安县举办的葡萄节评比中,溶江错峰葡萄荣获金奖,阳光玫瑰喜获银奖。
据悉,今年3月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葡萄)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之一。
通讯员:李慧敏